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广东阳江市阳西县鸡乸塱村 最富渔村探梦远洋捕捞

发布时间:2012/6/28 8:20:24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继去年成功收购深圳市一家国有远洋捕捞企业后,这个月鸡乸塱村首批6艘远洋船“梦之队”正式申报国家远洋捕捞许可证。一旦成功获批,鸡乸塱村的渔民就可以开赴广阔的南太平洋,实现由来已久的深海捕捞梦。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广东阳江市阳西县鸡乸塱村,被称为广东“最富的渔村”。

  在这个小渔村里,77户人家拥有143艘渔船,2011年海捕产值1.85亿元,人均纯收入10.5万元。

  即便如此,渔民们眼下最担心的是,近海渔业资源逐年衰退,下一次出海能否打捞到足够的鱼,来填补越来越昂贵的油料和人工开支。

  为了能到深海捕捞,他们盯上“国”字号的远洋捕捞资源。

  继去年成功收购深圳市一家国有远洋捕捞企业后,这个月鸡乸塱村首批6艘远洋船“梦之队”正式申报国家远洋捕捞许可证。一旦成功获批,鸡乸塱村的渔民就可以开赴广阔的南太平洋,实现由来已久的深海捕捞梦。

  捕鱼为生

  30年捕渔业发展,阳江市阳西县小渔村经历了三次产业升级

  林进栈、林织、林玲三兄弟,是鸡乸塱村最早从事捕捞业的一批船老大,也是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渔民。

  “鸡乸塱村原本就是一个传统的小渔村,世世代代都是在海边抓鱼。”林织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开始将帆船改装成机动船,这算得上最初的产业升级。

  那个年代,鱼类的丰富程度令林织至今都非常向往。“只要是你能开船出去,就不愁捕不到鱼。”

  上世纪90年代末,鸡乸塱村迎来第二次转型。木船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钢壳船和先进的捕捞设备在渔民中开始普及,这样可以走向更远的海域。

  乘木船出海时,渔民就靠一个指南针来辨别方向,用上钢壳船之后,捕捞船装上了雷达、卫星导航、测风机,开始有了现代化的捕捞设备。

  2004年,在捕捞业的基础上,鸡乸塱村开始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同时也拉动了附近罗非鱼、南美白虾、金枪鱼等的养殖发展。

  2005年1月,鸡乸塱村渔民在阳西县正式成立了广东顺欣海洋渔业公司,林织当上了董事长。通过采取“公司+渔船”的经营模式,建立起公司与渔民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双赢经营联合体,目前公司渔船有200多条。

  林织告诉记者,留守村民基本都从事捕捞业,他们拥有自己的渔船。“按现在的物价计算,一艘船从打造到出海,需要200万至300万元的投入。”

  如今,鸡乸塱村正在经历小渔村的第三次转型升级。

  深海诱惑

  深海捕捞在安全及经济上都有顾虑,船老大们蠢蠢欲动却望而却步

  5月24日下午3时许,阳西县溪头渔港,记者登上了船老大林影编号为粤阳西96331的钢壳船一起出海。

  出海是件辛苦的事情,林影告诉记者,船上一共有13名船员,挤在狭窄的船舱里,在海上一呆就是十几天,经常没有蔬菜吃,只能天天吃鱼。

  像林影这样的出海渔船,鸡乸塱村有140多条,平均每户人家就有2条。

  林满是鸡乸塱村另一名船老大,同村里大多数渔民一样,16岁中学毕业后便开始上船,当船长已有15年。家中并不缺钱,光小车就买了2辆,但家中几口人都在围着捕鱼的事情转,他也基本漂在海上。

  林满的母亲在院子里修补渔网,她用方言对记者说,现在的鱼并不好打,如果运气不好,还可能赔本。

  “每天烧着近万元的油料费,还要支付1000多元的人工费,如果打不到鱼就会慌神。”林满告诉记者,每次出海都要20来天,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打到价值四五十万元的鱼,如果运气不好,就只有十万八万,只能是亏本。

  “有没有想到去打造更大的船,去更远的地方,捕捞经济价值更高的鱼?”虽然村里的渔民都在为深海捕捞蠢蠢欲动,但面对记者突然发问,林满却显得十分犹豫。

  深海捕捞的大目金枪鱼,虽然能够卖很高的价钱,但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投入也很高。

  “去深海捕捞,对安全问题有顾虑,经济压力也比较大。”林满显得不是很有信心。对他来说,要打造一条具备深海捕捞的船只,需要投入1000多万元,这是普通船的4至5倍。

  从阳西县溪头渔港返回路上,记者遇到了另一名船老大苏参。他从2003年开始当船长,在海上已漂了11年。

  “今年上半年出海没捕到什么鱼,亏了几十万元。”苏参表示,出海捕捞并不是一本万利,对船只和捕捞工具的投入也不少,其中存在较大的经济风险。

  记者在当地走访时得知,目前在阳江,只有顺欣渔业公司真正在探索深海捕捞业务,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造船出海

  等去阿曼的捕捞许可批下来之后,顺欣公司11艘远洋船就可以正式出海

  中国打造捕捞船,进行深海作业,必须慢慢转变捕捞方式。

  这是顺欣渔业公司董事长林织的一个梦,也是鸡乸塱村人正在努力奋斗的一个梦。

  然而,广东远洋捕捞已落后于浙江、山东等沿海省份。林织介绍,浙江有些船已经跑到阿根廷、智利等国,而广东真正能够远洋捕捞的,只集中在深圳市的少数几家公司,“这与广东省的经济实力不太相称。”

  5月29日,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林织作为代表也应邀参加。这是令鸡乸塱村人都十分兴奋的一件事。

  林织从会上带回村里的消息是,至2011年底,我国远洋渔业已拥有企业116家,远洋渔船1628艘,远洋渔业年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115万吨、126亿元。

  “要想走向深海,如果仍停留在渔民的单打独斗,是无法维持下去的。”为了“走出去”,林织制定了第一步:规模化的运作方式。

  2011年,广东顺欣海洋渔业公司成功收购了深圳一家远洋捕捞企业——深圳水湾远洋渔业公司。

  “收购这家公司只花了1千多万元。”林织透露,这家公司有6艘具备远洋能力的船只,更为重要的,鸡乸塱村人看中了这家公司的远洋捕捞指标,这是难得的资源。

  为了做好远洋捕捞的准备,顺欣公司从去年开始,打造了6艘具备远洋能力的渔船,每艘船造价1300万元,载有超低温的设备,温度可以低至负55至负60度。

  “这种船才是真正具备进入公海的渔船。”林织说。

  在记者面前,豪迈的船老大林织并不掩饰喜悦。经国家渔业部门审批,顺欣公司有了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进行远洋捕捞的基地,接下来的目标是太平洋岛国斐济和中东国家阿曼。

  这个月,顺欣公司又打造了5艘远洋渔船,全是东莞和茂名电白船厂造的。“等去阿曼的捕捞许可批下来之后,我们这11艘远洋船就可以正式出海了!”

  纵深

  南海远洋捕捞等待政策破局

  在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的实验室里,学术带头人卢伙胜教授指着墙上的南海地图说,我国并不是没有深海,地图上深蓝部分就是超过1000米深的海域,占南海海域的70%左右。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业相当部分必须转移到深远海去。”卢伙胜说。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的多位海洋专家一致认为,发展远洋捕捞业,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还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对全球海洋生物资源的占有,是我国参与构建世界新秩序的重要起点之一,有着巨大的国家战略价值。

  但长期以来,南海的深海捕捞业为何一直停滞不前呢?专家分析,南海远洋捕捞有待政策破局。

  科研调查渔业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

  卢伙胜认为,一方面,我国在深海渔业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停滞不前,科研单位没有项目可做。另一方面,我们学术界由于调查评估方法的不足,对南海渔业资源评估偏低,对决策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机构对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底拖网进行调查,对中上层渔业资源评估严重偏差,对于具有大洋性质的南海资源调查严重不足,得出的评估产量比较低。

  2006年开始,卢伙胜团队通过渔港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北部湾沿海渔港渔民的卖鱼单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我国大陆每年对南海的捕捞量已经达到480万吨,远远超过以前评估的数据。

  卢伙胜团队在2010年租用渔船,对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海域科研调查,专门了解鸢乌贼的分布情况。他们这次的调研办法,不再是过去的底拖网调查,而是采用光诱罩网的方法进行调查。经初步评估,南海鸢乌贼的总资源量应不少于470万吨。结果一公布,渔民的积极性立马提了上来。

  一次偶然的调查中,研究人员还发现,我国南海南沙海域确为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产卵场和重要栖息地,可为金枪鱼产业开发提供储备资源。

  财政扶持渔船渔具资金需财政支持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船老大对于远洋捕捞蠢蠢欲动,却苦于1000多万元的造船成本远远超过承受范围。

  因此,对于渔船、渔具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变得非常迫切。

  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首席分析师颜云榕博士认为,远洋捕捞业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等特点,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日本对远洋捕捞业扶持的做法,值得学习。”

  上世纪70年代,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油价普遍上升的制约,日本远洋渔业呈下降趋势。为了扶持远洋捕捞业,日本政府加大了对远洋渔业的补贴。在1996年的财政预算中,用于提高捕捞能力和生产水平的预算经费高达2.7亿美元。其中包括对年轻渔民的培训,对合作社和渔船船主的援助,市场开拓,消费教育,价格稳定和各种捕捞技术的推广普及等,另有5亿美元的特殊补贴用于渔船的保险。

  专家建议,我国应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远洋渔业支持,以缓解远洋企业取得商业银行贷款困难、利息负担重等问题。比如,建立远洋渔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远洋渔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

  深海科技产学研合作挖掘产业链价值

  在渔民们跨出第一步之前,远洋捕捞的技能培训非常重要。

  据介绍,日本非常重视远洋捕捞作业的培训,通过提高远洋捕捞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渔业技术的进步和结构优化,提高渔民远洋渔业作业安全意识和海上救援能力。而我国渔民普遍缺乏远洋捕捞技术方面的培训,许多渔民并不具备从事长期在远洋作业的技术水平,他们也十分担心从事远洋捕捞所带来的风险。

  专家认为,国家不仅要从科研经费、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更应鼓励科研单位同远洋捕捞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促进新型渔船、新渔具、探鱼装备等硬件设备的研发,深化远洋捕捞业价值链条中的产学研合作。

  (毕式明、吴德对本版文章亦有贡献)

  记者手记

  广东缺少“带头大哥”

  一个龙头企业,往往能撑起一个行业,引领全行业升级。我省的远洋捕捞业,为何就没有这样具备引领作用的“带头大哥”?

  长期以来,远洋捕捞业属于第一产业中的渔业,其经济附加值并不高,利润也很薄,不管是在我国承担远洋捕捞任务的国企,还是捕捞业十分发达的日本等国,往往因油料、人工等成本的不断攀升,成为经营风险极大的一个行业。

  改革开放前,广东省也有过大型的渔业捕捞公司,但是在市场浪潮中,老牌国企风雨飘摇。

  像顺欣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起来的企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由于经济实力所限,向深海再多走一步变得十分艰难。

  这让笔者想到,在一些微利行业、投资回报率不高的行业,当市场之手很难吸引资本进入的时候,作为政府的那只有形之手,就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了。特别像捕捞这种第一产业,政府应大力扶持、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截稿前,记者获悉,国有的广东远洋捕捞公司正在省有关部门推动下积极探讨推进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参与远洋渔业。希望通过这种资本的运作,能够探索出一个更好的企业发展模式,让广东的远洋捕捞业真正走向蓝海。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4335 关键字:鸡乸塱村,捕捞,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