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为了尽快缩短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远洋渔业的技术与产品差距,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远洋捕捞”的目标,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5月29日,农业部在京宣布成立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旨在充分发挥行业机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我国远洋渔业资源,鼓励引导分散的企业联合御风险、抱团闯市场,让“远洋渔船结成大航母”,形成强大的产业凝聚力。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始于1985年。同年3月10日,由中水集团13艘渔船、232名船员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团队,走出国门,驶向深海,揭开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光辉一页。27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远洋渔业发展,使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企业竞争力逐渐增强,渔船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以金枪鱼、鱿鱼等为代表的远洋捕捞产品产量逐步提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开发的能力日益增强。至2011年年末,我国共有远洋渔业企业116家,一批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像中国水产总公司、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浙江省远洋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有作业渔船1600余艘;远洋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为115万吨、126亿元;作业海域分布于37个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南极海域,并在海外建立了100多个代表处、合资企业和后勤补给基地。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大洋性渔业占远洋渔业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10%增加到现在近50%,占世界利用公海渔业资源的比重从1%提高到6%。远洋渔业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眼下,我国不少远洋企业均开展了国际合作,繁荣了当地水产品市场,实现了双赢。比如中国水产总公司在南部非洲的渔业合作项目,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累计解决当地10万人次就业,累计上交税收高达10亿美元。
尽管我国远洋渔业这些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但由于我国远洋渔业相对于全球市场来说起步较晚,其面临的挑战也比较明显,在国际渔业中的竞争优势亟待提高。一是基础装备水平不高,设备老龄化严重,难以与装备和技术水平先进的发达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抗衡。同时,产业主要集中在捕捞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低。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较弱。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在远洋渔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有关,全行业缺乏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三是作业力量相对分散。我国现有的100多家远洋渔业企业中,90%以上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偏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差。面对资源国“投资入渔”的要求,因为建码头、加工厂和冷库所需资金大、经营风险高,不少中小企业往往因此失去了“走出去”的发展机会。四是人力资源不足。远洋渔业项目均在公海或境外实施,环境比较复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型、外向型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现有的远洋渔业队伍尚不能满足这一发展需要。
目前,全球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尚不足2%,开发潜力巨大。我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承载重的发展中国家,在稳定发展近海捕捞业和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大力拓展远洋渔业、合理利用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
基于我国远洋渔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下一步,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将以加快转变我国远游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品牌和人才培育力度,完善产业体系,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增加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同时,该协会还将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国际渔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此推动我国远洋渔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开创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