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隐忧之一:如何才能保证虾苗的质量,突破养殖“瓶颈”难题?
对虾育苗季节已到来,如何保证虾苗的质量,一直困扰着养虾界人士。由于种种原因,虾苗的生产已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首先是亲虾的来源十分复杂,来自夏威夷的SPF亲虾数量有限,而且价格昂贵,很多育苗场跟本买不到这样的亲虾,有的苗场在利益的驱动,干脆直接用本土养殖成功的大虾秤斤论两买来养成种虾,亲虾的质量难以保证:一则没有进行严格的挑选,二则未经病原检测。再就是虾苗的价格出现恶性竞争:从1999年400多元/万尾至去年虾苗出现4~5元/万尾的骇人听闻的苗价。由于苗场为了保证不亏本(或少亏本),虾苗的营养得不到保障,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养殖户而言,没有正确的养殖资讯,无法认证对虾种苗优势特性,不积极去了解虾苗的来源,没有健康无病毒品牌概念,认为只要是南美白对虾苗就可以了,而且越便宜越好。
基于上述原因,以至白虾苗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养虾生产,很多养殖场投苗20~40天就全军覆灭,养殖“瓶颈”难题日益突显。
隐忧之二:药残危机离白对虾还有多远?
多宝鱼之痛,要换回不只一个产业的清醒。白对虾作为中国水产出口的主要品种,近年来有关药(农)残事件频频曝光:
2002年出口欧盟对虾发生了氯霉素超标事件。
2003年澳大利亚检出了中国人工养殖虾硝基呋喃残留,进口虾被销毁或运出国境。
2006年对虾出口美国发现药残超标事件,增加了出口国对我国养殖产品的不信任感。
由于我国对虾养殖在1993年~1994年爆发了白斑综合症,使得养殖业损失达10亿元之巨,虾农几乎到了“谈病色变”的地步。因有了前车之鉴,养殖户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养殖白对虾时一般加大药物投放,使用过量药物防病。加上很多养殖户思维比较固执,还是愿意按照以前的经验治病,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养殖模式来代替旧式生产。以至造成一方面是对虾养殖病害的频繁发生,一方面是养殖户管理技术有待提升的尴尬局面。
南美白对虾存在两大隐忧是不容急视的,是当前养虾界人士亟待解决迫在眉睫的关健性的难题。
南方渔网编辑:马小童
(本文为南方渔网独创,如要转载请标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