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爱吃海鲜的人对石斑鱼不陌生,这种鱼肉质鲜美,嫩滑爽口。但是鲜有人知道,我国石斑鱼的高效健康养殖,却多亏了一位“鱼医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秦启伟,他最早分离出导致石斑鱼死亡的虹彩病毒并开展针对性的预防研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量的70%。但与此同时,秦启伟介绍,“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我国水产动物病害的种类已达200余种,养殖发病率达50%以上。”
秦启伟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广东、海南沿海做实地研究的情景。上世纪90年代初,石斑鱼养殖刚刚才开始在中国南方沿海兴起,在广东、福建、广西和海南等地都有大规模的网箱养殖。石斑鱼的经济价值很高,在国外水产市场上的价格平均1公斤200元以上。
“养石斑鱼的都是当地的渔民。刚开始养殖环境好,一投资搞网箱养殖就赚到钱。后来,尝到甜头的渔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海水环境开始恶化。”他回忆道:“鱼发起病来,一夜之间,全军覆没,网箱里面白花花的全是浮起来的鱼肚皮,很多渔民因此倾家荡产。”
带着石斑鱼发病死亡这个未解难题,秦启伟踏上了出国研究之路,先后在日本国立水产养殖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鱼类病害免疫防控研究。199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研究所科研期间,他发现自1994年开始,新加坡科研人员就已经发现石斑鱼出现了一种“昏睡病”,发病石斑鱼丧失食欲,全部沉底,不动了。新加坡研究人员怀疑是病毒引起的,但一直找不到病原。
秦启伟来了以后,经过潜心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出来一种新的病毒,它暴发起来很厉害,感染率很高,可以造成石斑鱼死亡达到90%以上。秦启伟把它命名为“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200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确认这是一种新的病毒。
2004年秦启伟回国后发现,这个病毒并非只有新加坡有,在广东、海南等地此病毒很普遍,是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
最近这几年里,这位研究员在国家“973”和“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助下,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石斑鱼病毒病免疫研究。他带领其科研团队开发出了简便、特异、快速的免疫和分子检测试剂盒,并于最近在实验室内成功研制出具有高效免疫保护作用石斑鱼虹彩病毒全细胞灭活疫苗,从海洋生物中开发出十几种具有抗病作用的免疫功能基因。
对于秦启伟来说,一线科研人员最重要的科研态度就是“坚持”二字。“科研人员要针对国家和地方的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当前国际上学科发展的趋势,选准研究方向。要沉下心来,不能看哪个热就跟着做哪个,要坚持十年八年做一个东西,十年以后,你在这个领域里面才能有所建树。”他说。(完)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