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封滩护养,形成生态牧场
5月3日,中国海洋大学贝类养殖专家对无棣县的贝类增殖护养进行了调研,详细调查了该县大口河入海口护养区内的贝类品种、销售渠道、客户、销售地区、价格、品牌、产量、效益等。专家表示无棣县近海是重要的天然贝类出产地区,所产贝类约30种,经济价值高,品质好,并提出许多好的生产技术管理建议。
据了解,无棣县近海海域有着丰富的贝类资源,由于一度酷采滥捕和环境污染,造成资源萎缩,数量骤减。无棣海旺贝类增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封滩护养滩涂海域面积19万亩,通过几年的科学管理和贝类苗种底播增殖,资源得到恢复,年可采捕各种贝类2万多吨,产值1亿多元,并且基本实现了主要品种的自我修复、可持续利用,形成了一方天然海洋生态牧场。
捕大留小,实现科学管理
该护养区的海域条件特点主要是风浪小、底质稳定、平坦,易于保苗;底质含砂量高,含砂量70~80%,无腐植质,海水无污染;近河口,海水盐度低;养殖区潮间带宽阔,位于中潮与低潮的交界区域。
通过几年的生产管理,该公司逐步摸清了当地各种贝类的生态习性,积累了丰富的贝类养殖的“本土技术”,制定了适宜本土的科学管理方法。一是对贝类养殖分区管理:高潮区为滩涂蛤类护养轮捕区;中潮区为文蛤种苗区,四角蛤蜊、杂色蛤蜊养殖区;低潮区及5米以下内浅海为文蛤成贝养殖区;5~10米水域为毛蚶养殖区;河沟潮滩为牡蛎、缢蛏养殖区。二是文蛤养殖区域是以围网养殖与护滩增殖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养殖管理措施:在1万亩围网内,移苗播养,使产量成倍提高。在围网养殖区的外围区域进行资源保护,达到增殖的目的,同时,也为以后围网养殖提供充足的移植放养苗种。
文蛤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是防灾。台风、暴雨之后要检查拦网的情况,注意是否有流砂、淤泥冲入场地,是否因风浪而将贝类翻滚成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除定期检查各种贝类的生长情况外,还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对于场地的敌害,如螺类、鱼类、蟹类、鸟类等进行及时的采捕或驱赶。文蛤有随水流动的特征,故应防逃,对随水流移动堆积到网前的文蛤要及时分散放养。根据贝类生长习性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采捕规格,例如文蛤2~2.5厘米的苗种,经过一年的养殖,可长到3.5~4厘米,即可进行收获,捕大留小。
资源修复,凸显三大效益
正值退潮之时,大片潮间带滩涂露出水面,大批采捕生产的渔民开始下滩捡拾贝类,远处也有采蛤的渔船在作业生产。据养殖公司负责人介绍,该护养区内篮蛤资源量最大,年产量上万吨,一艘生产船日产量可达5吨,主要销往辽宁、河北及山东青岛、烟台等沿海养殖区域,作为鲜活饵料或用于当地底播增殖;四角蛤蜊,年产量达4000-5000吨。每年可产小竹蛏4000吨,主要销往烟台、辽宁大连等地;文蛤1500-2000吨,10-20粒/公斤的大规格文蛤主要出口日本,可占到产量的2/3。泥螺,年产100吨,销往上海、宁波、杭州等地;毛蚶年产40吨;长锥螺年产30吨。
生产旺季,在此生产的渔民达500多人,生产船只30多艘,养殖公司根据不同品种和不同产量,支付采捕费占50-75%,充分凸显了增殖护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一名普通家庭妇女,日采贝可收入100-200元,小马力渔船生产篮蛤、四角蛤蜊、小竹蛏等日可收入2000-6000元,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渔民收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