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填埋鱼塘。
十几位工人挥汗如雨地挥锹铲土,不一会儿,就在干涸的鱼塘护坡上打开一个缺口。这是昨天上午,记者在北京通州区台湖镇,一处老旧鱼塘的填埋现场看到的。
京东南,朝阳黑庄户至通州台湖一线,是北京最大的水产养殖带。曾经,这一带家家户户大池小塘星罗棋布;昨天,记者再到台湖,却见有些池塘早就干涸了,有的甚至已开始填埋。
竭泽不为渔,为的是节省宝贵的水资源。“水资源那么紧张,而填埋的这些池塘,小散低劣,不如关了,把水省下,用到"刀刃"上。”同行的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
不仅在台湖,今年起,北京市将陆续淘汰郊区3万多亩鱼塘,占到全市7万亩池塘面积的一半。这样,每年可以节水384万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万余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破旧池塘关了,节约下来的汩汩清流润泽京华。
台湖镇主路旁,刚刚吐芽的依依杨柳背后,一处10亩大小的鱼塘正在填埋。记者走到塘边,早已干涸的池塘,底部龟裂的泥巴清晰可见。一旁,十来位工人手握铁锹,正热火朝天地往池里填细土。
“这池子早就不行啦。”正忙着填埋的工人童振光,放下铁锹,拉着记者小心翼翼走下池塘。蹲下拍拍龟裂的泥底,他对记者说:“您瞧瞧,光是这淤泥就得有一米多厚;老鱼塘又是土护坡不能防渗水,一年下来得比普通池子多费三成水。”
不光耗水,老旧鱼塘的产量也低,而且养的鱼土腥味儿大,不好吃。“该关,那么好的水灌到这破池子里,真是可惜了。”说罢抄起铁锹,童振光接着干了起来。
在京郊,像这样破败的老旧池塘还有不少。一旁的农业局负责人给记者介绍,这些老鱼塘大都是20多年前挖的。那时,为解决市民吃鱼难,京郊遍地挖塘、处处养鱼。
时过境迁,如今市民早已不再为吃鱼发愁,而水却成了尤为珍贵的资源,成为北京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淘汰这些散小低劣的老旧池塘,势在必行。
时移则势异。曾为保障市民菜篮子立下汗马功劳的小鱼塘,现如今有的已经坍塌,有的硬件设施太过陈旧,很多已不具备改造整修的条件。“今后,温室大棚内连片10亩以下的池塘、露天单个30亩以下的池塘,都要陆续淘汰、改造。”市农业局负责人说。
时至正午,工人们已是满头大汗,而池底还是只填了浅浅一层土。既然填埋,为何不用大型机械?“那可不行,那样会掺进石块。这池子填完以后还得种树种花呢,得用细土。”抹一把汗涔涔的额头,童振光和工友们继续奋战。
在被填埋池塘的不远处,棵棵新栽的树木已蔚然成行。台湖镇负责人介绍说,填平了处处旧池塘,这一带上千亩土地会建成一片农业休闲观光园,放下了渔网的农民,都能端生态富民的新饭碗。
和这里一样,京郊其他填埋后的鱼塘,大部分都会植树种草绿化成景,有的还会改养荷藕等耗水极低的景观植物。节省下珍贵的水资源同时,也为北京再添一抹抹靓色。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