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3月28日,正是春暖花开时节。走近福建建瓯市鱼种场,眼前仿佛一幅墨绿的山水画徐徐展开,绿意汹涌。青山苍翠挺拔,塘水碧波荡漾,不时有鱼儿掠过水面,漾起涟漪片片。
还未到鱼苗繁育季节,鱼种场的孵化槽、孵化环道、催产池等设施“待岗”在家。微风中,塘里生长旺盛的
黑麦草身姿摇摆,给眼前的285亩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在负责人黄建兴的讲述中,向我们讲述了鱼种场的“前世今生”。
建瓯市鱼种场位于小松镇,创建于1974年,是闽北最早的淡水鱼类苗种繁育基地,不仅为闽北及周边地区的渔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的淡水鱼类苗种,而且在开展淡水鱼类名优品种的科研方面成果丰硕。鱼种场与南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水产厅养殖处共同承担的《鳜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1995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期间,南平地区行政公署授予的“科技应用先进场”、“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特色规模先进单位”、“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全省渔业生产技术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2004年左右,江西的鲜鱼打入闽北市场,并凭借价格优势迅速挤占建瓯淡水鱼市场。
2006年6月,当地部分养殖户架不住亏损放弃养鱼,黄建兴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向建瓯市畜牧水产局承包鱼种场。
黄建兴养鱼,纯粹出于喜好。此前,他在建瓯市东游镇承包过20公里河段,进行“增殖放流”。尽管利润不丰厚,但却干得不亦乐乎。2005年,他还专程到厦门集美大学进修,拿回了“水产养殖助理工程师”的烫金证书。次年,得知鱼种场向外招租,心怀做大做强建瓯淡水鱼种苗养殖理想的黄建兴站了出来,一签20年。就这样,黄建兴风雨兼程,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租下鱼种场,黄建兴立即着手改建老化严重的生产基础设施。做好常规品种鱼苗繁育工作的同时,他先后进行鳜鱼、南方大口鲶人工繁殖和建鲤、日本白鲫、斑点叉尾鮰、湘云鲫、大口胭脂鱼、锦鲤等名优品种的引进试验和鱼种繁育。2007年,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院将教学科研基地设在了鱼种场。
斑点叉尾鮰原产美洲,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福建省加工出口创汇的主要优势水产品。由于种苗供不应求,产业发展严重受限。2007年,黄建兴与省水产厅淡水研究所联手,引进美国纯正斑点叉鮰苗种进行繁殖,当年即实现批量生产。接着,他又借力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开展当地名优鱼种的培育、苗种繁育工作;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发澳洲宝石鲈的苗种;推广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倒刺鮰鱼苗繁殖。
通过“高位对接”,建瓯市鱼种场的发展史上又添了诸多荣光: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水产科技示范场,2010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1年成为南平市农村先进科普基地。
如今,除了草、鲢、鳙、武昌鱼等常规品种外,鱼种场年生产水花鱼苗达1亿尾,不仅供应本地区渔农,还远销宁德、福州的闽侯和闽清等县以及浙江的太顺、龙泉、江山等20多个县(市)。
“按照鱼种场的规模,可年生产各类鱼苗超过1.5亿尾。”黄建兴对现有成绩并不太满意。如何扩大、提高产能,接下来要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