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程村蚝、台山蚝、湛江蚝……说起生蚝来,粤西几大生蚝养殖产区的养殖户们都是“蚝”情满怀,热情地诉说着他们对这一海中美味的情怀。
而就在上个月,原本默默无闻的“南澳牡蛎”——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生蚝,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横空出世一般,一夜间,“南澳牡蛎”名声在外。
《农财宝典》记者采访了阳西、南澳、台山三地对生蚝市场情况熟悉的知情人士,无论是哪个产区,都说自己的生蚝是高品质的“海中牛奶”。
但到底谁的蚝更美味,还是要市场说了算。
《农财宝典》记者 曾思铭
南澳:贝藻混养 水质独佳
《农财宝典》: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南澳牡蛎的养殖情况。
南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柯文得:南澳牡蛎有100多年的养殖历史,截至去年,全县的牡蛎养殖面积达2万亩左右,年产量3万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苗种至今,南澳一直以养殖太平洋牡蛎为主。一开始主要是在滩涂开展木桩式吊养,但是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浮绳吊养的养殖方式。特别是2000年开始,又根据当地的特殊养殖环境,改良成了太平洋牡蛎与龙须菜混养的贝藻混养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贝藻混养促进了养殖品种生物链的相互作用,改善了海区水质的同时,还能提高太平洋牡蛎的品质。
《农财宝典》:与程村蚝、台山蚝相比,南澳牡蛎有哪些特色呢?
柯文得:正如上述所说的,南澳牡蛎以贝藻混养为主,不仅提高了牡蛎的单位产量,这种仿生态的养殖模式也更好的提高了牡蛎的品质和风味。同时,还防止了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和牡蛎暴发性的病害。
《农财宝典》:目前南澳牡蛎的销路如何?
柯文得:目前南澳牡蛎主要销广州、深圳等地。
《农财宝典》:在市场推广方面,还将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柯文得:南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将成立南澳牡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除了对牡蛎活体进行质量监督保护外,还将进一步打造推广南澳牡蛎的品牌。
程村蚝:品牌化市场化先行一步
《农财宝典》:请您先介绍一下程村蚝的养殖历史吧。
阳西程村红光生蚝养殖协会会长谢彦安:程村蚝,顾名思义,产于阳西县程村镇,主要包括濠山、根竹山、红木山三个村。程村蚝养殖至今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早期的程村蚝养殖主要是以滩涂播养为主,蚝苗附着于滩涂的石头上,自然生长。但由于靠近海滩,水流冲刷过程中,往往也会将部分泥沙带入蚝壳,导致蚝吃起来带有沙味,影响品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养殖户逐渐将养殖模式改成了现在的插桩吊养模式,蚝排与海滩距离近两米,可以避免带有泥沙的海水冲刷,养出来的蚝,品质更优。
《农财宝典》:目前程村蚝的养殖面积及年产量有多少?
谢彦安:目前程村蚝的养殖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4.5万吨。以红木山村为例,整个村的人口只有3000多人,700多户,但从事生蚝养殖的就达到近400户左右。可以说,生蚝养殖是整个程村镇的经济命脉。
《农财宝典》:目前程村蚝的销路和销量怎样呢?
谢彦安:目前我们的蚝大多数是带壳销售,远销国内各大省份及香港、澳门地区。去年之前,几乎每天有100多吨的销量。但是,去年10月,有媒体做出了生蚝养殖铜超标740倍的报道,一度销量减半,每天仅售40-50吨。后期经专家、媒体澄清,证实铜超标的报道并非属实后,销量才渐渐恢复,但还是有部分消费者难以消除心理障碍,这对生蚝养殖业的影响很大。
《农财宝典》:程村蚝现在可谓是声名在外了,在品牌推广方面,你们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谢彦安:早在2003年我们程村蚝就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05年通过验收。而从2008年开始,我们也是一连举办了三届生蚝美食节,目的就是想将我们程村生蚝的品牌打响。
《农财宝典》:近年来,珠海横琴、深圳沙井等生蚝产区受经济发展影响,生蚝养殖已经逐渐消失,程村的生蚝养殖是否也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呢?
谢彦安:目前看来还没有,程村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都是有增无减。程村地区工业污染少,水质好,咸淡适中,非常适合生蚝的养殖。
《农财宝典》:对于上个月刚刚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南澳牡蛎”,您怎么看?
谢彦安:据我了解,南澳的养殖品种与阳江是不同的。阳西甚至整个粤西地区养的生蚝大部分是近江牡蛎,养殖周期长,一般都要达到三年,但是产品个体大。而南澳养的是太平洋牡蛎,养殖周期短,但是个体较小。
另外,现在主流市场上消费的生蚝品种主要还是近江牡蛎,而粤东及福建地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主要还是在当地消费居多,尚未打开外部的市场。所以,“南澳牡蛎”在市场推广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横山生蚝:肥大长得快
《农财宝典》: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台山横山养蚝的情况。
横山客运水产养殖基地马先生:横山养蚝自九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从水泥柱插养、笼养,到现在的串蚝吊养三个阶段。这里濒临南海,有个得天独厚的镇海湾水域,该水域有着咸淡水交汇的特点,海产品十分丰富,特别适宜养殖生蚝,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养蚝场。每年的11月以后,是吃生蚝的最佳季节。
《农财宝典》:与其他地方的蚝相比,台山蚝都有哪些特点?
马先生:首先是这里具有独特的养殖环境。横山的生蚝田处于咸淡水交汇之地,生蚝吸食海水里的浮生动物特别多,所以这里的生蚝长得比其它地方肥大,味道也更鲜美。其次是蚝的生长速度快。我们独自研究出一种安全、环保的,利用浮生物快速养殖肥蚝的方法,能让“白蚝”在三个月左右能上市。
《农财宝典》:现在大部分海区都受到工业污染,台山蚝养殖有没有受到影响?
马先生:现在海区受污染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我们台山生蚝养殖利用围养技术,生蚝养殖不一定要在海里养殖,可以做到先把海水过滤,再引进围里来样,这样可以降低海水里的有害成分。
专家眼里的两地生蚝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系博秦骥:
阳江、台山、湛江等地所养的近江牡蛎,实则是一个亚种,称为“香港巨牡蛎”,俗称“白蚝”,品质优;另还有一个品种,俗称“红蚝”,生长速度慢、品质较差,一般用以做蚝油。
近年,阳江、台山等地养殖香港巨牡蛎已经形成了规模,以品质好,风味佳而著称。但是,香港巨牡蛎也有其一些缺点:由于香港巨牡蛎要求养殖水体的盐度偏低,所以一般在河口区、咸淡水交界处养殖较多,但这些区域水体容易受到工业、农业污水的污染,影响牡蛎的养殖;另一方面,香港巨牡蛎的养殖周期较长,一般要达到三年左右,资金周转较慢,这对养殖户来讲,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而南澳乃至整个粤东,牡蛎养殖的品种也并非养殖户所说的太平洋牡蛎,从分类学上来讲,是属于太平洋牡蛎的一个亚种,称为“葡萄牙牡蛎”,也称“长牡蛎”或“僧帽牡蛎”。这个品种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最快的三个月,达到10头/斤的规格就可以上市了,这也与当地的消费习惯有关。虽然采用贝藻混养的模式能够提升牡蛎的品质和风味,但是,一个产业要形成规模化的发展,还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如何拓宽市场销路,是目前南澳牡蛎养殖面临的问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