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为期4天的“中国碳汇渔业研讨会”3月2日在三亚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就“碳汇渔业”涉及到的各专项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
据了解,此次会议是经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倡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主办,三亚意源有限公司承办的,于2月28日至3月2日在鹿城召开。来自中国水产科学实验研究院黄海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水产生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就“碳汇渔业”涉及到的各专项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海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碳汇渔业”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渔业生产活动。
在海洋中,养殖海养贝类、藻类,人工鱼礁和海洋植物就是很好的“碳汇渔业。因为贝类生物的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的生长需要消耗很多二氧化碳,是很好的碳汇生物。发展渔业,科学管海,科学用海,同时也保护好海洋的生态环境。
唐启升表示,中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已经占了世界的70%,水产养殖不仅促使中国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世界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发展“碳汇渔业”将是蓝色经济实现低碳、环保的重要途径。
他还说,中国渔业发展具有高生产效率、高生态效率和高产出的特点,发展“碳汇渔业”在中国蓝色经济发展和生物碳汇扩增战略实践中,占有显著地位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