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财政推广项目—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2月23日至24日,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沈阳召开了“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会”。省财政厅农财处副处长高铁彬、高级会计师崔高英,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常亚青,以及承担项目的沿海6市、12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技术负责人及刺参“水院1号”育种基地共40余人出席了启动会。
《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是省财政厅下达的中央财政农业推广项目,由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组织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实施,项目落实在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市和12 个县,相关市县两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共同完成。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完成,省财政投放中央财政推广项目经费500万元资金用于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以及海参新品种的引进、仪器设备的配置、微生态制剂的购买等技术培训指导费及试验示范费。实现推广面积17万亩,示范面积4.5万亩,新增效益4.25亿元,每亩预期增收2500元的推广目标。
启动会由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赤主持,副站长刘学光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具体部署,对项目工作方案进行了讲解,常亚青教授就今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强调和指导。承担项目的市、县级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并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签订了“项目实施协议书”。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启动会上省站站长郑怀东宣布了聘任大连海洋大学常亚青教授为项目组组长的决定,并现场颁发了聘书。
省财政厅农财处副处长高铁彬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在讲话中肯定了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2011年实施“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做出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省总站对项目组织有力、管理规范、注重实效,成为2011年中央财政项目的范例。同时,他指出当前渔业生态面临的问题:一是过渡养殖。受效益拉动,跨行投入,水产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参更是迅猛发展。辽参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其迅猛发展导致出现品种退化严重等问题;二是生态污染。过渡的养殖使饲料和药物投入加大,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三是食品安全存在潜在危机。蔬菜、粮食及水产品有重金属残留、药残存在,是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立项海参项目目的就是要切入一个角度,搞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提供质量安全的水产品。关于2012年项目,高铁彬副处长分析了面临的形势,首先是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要以科技为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各级水产技术人员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第二要做实项目,核心就是推广,技术组合的形势非常好,打造核心项目区,让众多业户来学习。
会上,省总站站长郑怀东作总结了去年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完成情况,明确了今年全年工作安排。并提出了八项新的要求:一是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二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三是制定方案,重在落实。四是三级联动,运转良好。五是广泛发动,锻炼队伍。六是重视宣传,引导舆论。七是加强管理,发挥效益。八是注重积累,做好总结。并再次强调省、市、县三级推广机构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好今年的项目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