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鱼跃龙城、美丽太湖”为主题的第四届太湖(常州)放鱼节今天在竺山湖正式启动,这也是太湖放鱼节首次在我市举行。此届放鱼节由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常州市农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办,武进区人民政府、苏州市农委、无锡市农委、湖州市农业局协办,整个放鱼节将共投放花白鲢鱼苗约60万公斤,共计1200万尾。本届放鱼节活动将历时约1个月,一直延续到3月底。
常州市民认捐2万余尾花白鲢
此次放鱼节活动得到了常州市民的积极响应,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已认捐了2万余尾花白鲢。
昨天,市民冯众荣来到常州渔政站认捐了8000多尾鱼苗。冯先生说,他们自己有个“放生团”,总共13个人,每个月都要抽时间一起去放生,现在有太湖放鱼这样的机会,当然也会抓住。
冯先生告诉记者,平时放生的时候,他一般都会从凌家塘买点螺丝、黄鳝、鲫鱼放到市河里。现在看到常州晚报上有太湖放鱼活动,他和“放生团”的其他成员商量后,决定认捐放鱼。
在这次认捐鱼苗的活动中,个人认购最多的是居女士,认捐了5000尾鱼苗。50岁的居女士一直觉得,放鱼是一种善举,“我不觉得我认购的多,平时少穿一件衣服,少吃几顿饭就够了!”
同样热心的还有81岁的孙裕光先生,他自己专门到渔政站认捐放鱼,“我想亲自去放鱼,我喜欢那种感觉,看到鱼儿从我的手中游入太湖。”
参加此次放鱼活动的除了市民,还有一些渔民。50岁的沈云芳是太滆村的老渔民,每年都参加太湖放鱼活动,“这两年太湖放鱼还是有点成果的,水质比过去好了,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银鱼从濒临灭绝到去年的大丰收就说明一切了,原来夏天都没人敢到太湖这边来旅游,现在蓝藻少多了,来旅游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当然除市民认捐外,还有企业、单位和组织,主动要求参与放鱼活动。
此次放鱼节以“食藻鱼”为主角
为何在太湖放的是花白鲢?常州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吴建敏说,花白鲢具有食藻特性,现在通俗称为“食藻鱼”,对藻类的消化率为30%-40%,一尾花鲢、白鲢从放流到捕捞,大约能消灭50公斤蓝藻等浮游生物,水中的氮、磷元素也会相应减少。3年来,太湖共计投入增殖放流费用2000多万元,投放花白鲢等各类鱼苗近4000万尾,太湖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实太湖放鱼,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随着渔船、渔具的改进、捕捞量的增加,太湖水产量明显逐年下降。于是由太湖渔管会投资,每年投放鱼苗,增殖放流。但以前的放鱼活动,目的是为了增产,每投放一尾花白鲢鱼苗,收获时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比例约为1:12。而如今,放鱼除了增产增收,还能净化水环境,促进渔业产业的稳步发展。
据江浙两省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通过增殖放流活动,太湖水质的确有了明显的改善,11个太湖流域考核断面达标9个,高锰酸钾盐指数、氨氮、总磷浓度均有所降低;竺山湖水质进一步好转,总氮平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13.2%,蓝藻产生量同比下降了60.6%,自2007年以来首次消除大面积“湖泛”现象,2009年以来还未出现过大面积藻类暴发现象。
放鱼活动体现了“以渔活水的人文情怀”
“通过举办放鱼节,逐步唤起了人们爱护自然、以渔活水的人文情怀。”吴建敏说,太湖地处江南,自古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举办放鱼节营造了社会各界关注太湖生态建设、关心太湖渔业发展、保护太湖水质环境的整体意识;进一步倡导了珍爱生命、爱护自然的科学理念。在前几届的太湖放鱼节期间,沿太湖渔业部门先后组织了少儿科普放鱼活动、企业单位爱心认捐食藻鱼、善男信女慈善放生活动、青年志愿者放鱼活动、爱心市民亲水行等系列活动,扩大了社会参与太湖生态保护的范围和影响力。
放鱼节的一个显著的效果就是将“以渔活水、养护生态”和“放养花白鲢、洁净母亲湖”的生态理念植入沿湖市民群众的心中,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中的一项好事、善事。据悉,3年来,太湖放鱼节共计筹得社会各界爱心认捐款约260余万元,折合成花白鲢鱼苗约300多万尾;连续参加放鱼活动的单位多达上百家,参与捐款的群众数以万计,放鱼活动的社会认知度、群众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我们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热心公益的单位和爱心市民来参与这项公益活动。”吴建敏说,只有我们一起来努力,我们的水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