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霏霏,雾霭缥缈,烟雨中的新安江分外清新宜人。 2月21日一大早,记者从安徽歙县深渡码头登上一艘快艇,前往与浙江千岛湖一衣带水的街口镇街口村。
快艇劈着浪花,两岸山色空濛、炊烟袅袅,缓缓流淌的江水宛若乳白色的巨幅丝绸在轻轻抖动。驾驶员吴柏胜自幼在新安江边长大,跑水上运输已有10多年时间。他说,原来江面上有许多漂浮的垃圾,去年县里专门成立了两支专业打捞队,现在不仅江面整洁好看了,船也开得快、开得安全了。
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26公里外的街口村。这里江面宽阔、碧波如镜,在西岸距村子不远的地方,一幢建筑上的“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几个镏金大字分外醒目,似乎在提醒人们新安江在这里流出安徽了。陪同的镇干部介绍,从去年11月起,镇里根据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要求,首批实施从这里到镇政府所在地的3.5公里主航道网箱养鱼退养,其中街口村的网箱退养面积将近90%,压力也最大。
细雨中,30多岁的街口村渔民姚志群驾着小船,把刚从网箱里打捞上来的4000多斤白鲢鱼苗运到东岸,以每斤1元的价格卖给前来收购的浙江商人。这些鱼苗才斤把重,若是养到年底,鱼能长到3斤左右,每斤怎么也能卖到4块多钱。 “实在是舍不得啊,可为了保护新安江,必须作出牺牲。 ”看到鱼苗装上货车开走,逐渐消失在视野中,姚志群两眼红红地告诉记者。
“我们村退养的网箱面积将近8万平方米,涉及近百户渔民,镇里要求在2月底前全部完成,现在90%多的网箱都已经清理上岸。”在旁的村委会主任姚少明介绍,街口村是黄山市最大的淡水鱼养殖村,年销售额500多万元,渔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次网箱退养虽然有些补偿和奖励,但最多只能弥补渔民以前的投入,个别养殖大户甚至亏损20多万元。
在东岸的公路外侧,竖立着一块“保护新安江,造福子孙后代”的巨大宣传牌,宣传牌下方密密麻麻堆放着成捆成捆的网衣。今年49岁的姚烈升送来网衣。他从1983年起就搞网箱养鱼,养殖面积有4200多平方米,年收入超过20万元。“我家26只网箱已清理完25只了。 ”老姚家4口人只有7分耕地,种了些茶叶和柑橘,山上的收入每年只有1000元左右。网箱退养之后,生活怎么办?他不由得有些担心。 村党支部书记王利荣告诉记者,为解决网箱退养村民今后的生活,村里将引导大家加快低产茶园和经果林改造,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同时借助新安江山水画廊品牌,开发生态旅游和农家乐。
“新安江是黄山的母亲河,保护好新安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午时分,记者遇到上午在街口镇主持新安江综合治理现场会的歙县县长黄仁麟。他告诉记者,县里正在抓紧研究渔民后期扶持政策,同时,加快库区通往上下游地区的公路建设,引导群众走出库区、走出深山发展经济,一定要让库区群众“网箱退养”之后还能发家致富。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