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从2012年3月1日起至6月30日,
江苏宿迁骆马湖全面进入封湖禁渔期,全湖不得从事水生动植物捕捞作业和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湖境内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渔具全部撤出生产区域,渔船按指定地点或港口停靠。”近日,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发了有关2012年骆马湖实行封湖禁渔的通告。
4个月的封湖禁渔包括哪些水域,对骆马湖究竟有何作用?渔民又该如何应对?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封湖禁渔包括哪些水域? 据了解,今年的骆马湖封湖禁渔范围为全骆马湖水域近60万亩水面。包括与骆马湖相连的湖荡、湖湾、湿地。具体划定标准为“沿岸以防洪大堤为界,伸入陆地的河道有水闸的以闸为界,无水闸的以河口两岸连线向外延伸500米为界,其中中运河、黄墩湖以睢宁船闸与窑湾渡口连线为界,沂河以毛林大桥为界。”
骆马湖拥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银鱼繁殖保护区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省海洋与渔业局规定,位于骆马湖三场附近水域总面积4.74万亩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特别保护期为全年,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任何可能对保护功能造成损害或重大影响的活动。对于骆马湖上面积约为1万亩的银鱼繁殖保护区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未经许可,禁止从事渔业捕捞。
骆马湖封湖禁渔的意义 省骆马湖渔管委有关负责人宋威称,每年的3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是骆马湖封湖禁渔期。封湖禁渔目的是为了科学利用骆马湖渔业资源,保护骆马湖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湖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宋威告诉记者,封湖禁渔首先是贯彻环境保护优先政策的需要。骆马湖具有水源涵养、调蓄洪水、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孕育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近年来,随着骆马湖的综合开发利用,湖区水域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原有的底栖生物、天然芦苇和水草带消失殆尽,湖水失去了自我净化功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荒漠化的威胁,严重制约了湖区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骆马湖的封湖禁渔可以有效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
此外,近年来过度捕捞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使骆马湖渔业资源和其他水生生物资源出现衰退趋势。以往骆马湖还可以捕捞到 鱼、红鳍 ,但现在已基本绝迹,大银鱼等许多种群都已形不成鱼汛,经济鱼类规格趋小。究其原因,除了生态环境变化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为滥捕,使鱼类不能休养生息,甚至得不到繁殖的机会。延长封湖禁渔期可以保证鱼类能在春季安全、大量地繁殖,增殖种群,从而达到养护、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封湖禁渔有利于渔民吗? 对于国家实行的封湖禁渔政策,如今大部分渔民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尽管影响了渔民的短期收入,但从长期看,有利于渔民。
回忆起骆马湖26年的禁渔历史,皂河镇三湾村渔民王文说,渔民们经历了从不理解到支持的过程。“刚开始实行封湖禁渔时,不少渔民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渔业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鱼在湖里不捕捞也是浪费。一年中有几个月不让捕鱼,谁受得住?”王文说,一开始禁渔时,他就是这么想的,但是随着封湖禁渔的深入开展,现在绝大多数渔民已经认识到了封湖禁渔的好处。“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发现湖里以前快要绝迹的鱼类又慢慢出现了,鱼的个头也渐渐大了。”
宋威称,实践证明,延长封湖禁渔期,不仅直接养护渔业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渔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渔民收入,完全符合广大渔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从每年7月份的骆马湖开捕情况看,骆马湖的渔业资源在实行封湖禁渔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恢复,鱼产量、渔获物明显提高。
骆马湖封湖禁渔历史 据了解,从1986年,骆马湖就开始实行封湖禁渔,至今已有26个年头。自从骆马湖实行封湖禁渔后,湖内水生生物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产卵、繁殖、生长空间。这是骆马湖实行封湖禁渔以来不少渔民的深切感受。
从1986年到2008年,骆马湖实行每年3个月的封湖禁渔期。2009年,经过专家论证,省海洋与渔业局决定把3个月封湖禁渔时间延长至4个月。2012年,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禁渔范围。据了解,2010年之前,骆马湖的封湖禁渔不包括黄墩湖、中运河等相邻的湖面,从2010年开始,省海洋与渔业局进一步扩大禁渔范围,把包括与骆马湖相连的湖荡、湖湾、湿地全部纳入到禁渔范围内。
既要禁渔还要放流
“近年来,我省在封湖禁渔同时,还不断加大放流力度。仅去年全年,我们就投入放流资金350余万元。”宋威表示,近年来,骆马湖一年四季都有大规模的放流活动。放流包括鲢鳙鱼、大银鱼、花鱼骨等多个种类,对放流线路也有严格的规定,确保放流受益面最大化。同时,还加大了适应湖区的土著品种的放流量,并对所放品种的生长进行跟踪测量。
大银鱼属于骆马湖“三宝”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适宜大银鱼繁殖的场所日趋缩小,加之大银鱼在自然环境下授精的成功率较低,致使湖区大银鱼产量锐减。为恢复骆马湖名特优质水产珍品,省骆马湖渔管委采购了1400多万粒大银鱼受精卵投放湖区,缓解大银鱼资源急剧下滑的现状。
2011年,省骆马湖渔管委在骆马湖发生严重旱灾之后,还首次进行了蟹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让300万只河蟹幼蟹成功放入湖区。
禁渔期未到,渔船已经回港
马上就到禁捕时间了,目前骆马湖是否出现渔民抢抓最后时间捕鱼现象呢?2月22日上午,记者在骆马湖洋河滩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渔船停在港内已有几个月时间。
“这里的渔船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停在避风港里,只有在每年7月1日开捕时才出动。”在洋河滩避风港大堤上,正忙着修补渔网的胡兴告诉记者,正常情况每年只有4个月的捕鱼期,从7月1日到10月下旬,其他时间大部分渔船都会进港,停止捕鱼。“捕鱼最好的时间就是七八月份,到了秋天就不好逮了,就算每天辛苦出湖,收获也少得可怜。除非有鸬鹚帮忙,要不然就得在家歇着。”
禁渔期间渔民做什么?
据了解,在江苏省的五大湖泊中,太湖每年要封湖禁渔9个月时间,滆湖每年要封湖禁渔6个月时间,洪泽湖封湖禁渔4个月时间,高宝湖邵伯湖从今年开始封湖禁渔时间也从3个月延长至4个月。对于封湖禁渔政策,渔民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封湖禁渔期到了,大家有什么打算呢?”
“趁这段时间,我们就加紧缝织渔网。”胡兴旺告诉记者,虽然封湖期还未到,但大部分的渔民早已在年前就开始忙着修补渔具了。
记者在避风港大堤上看到,有五六位渔民在忙着修补渔网。补网梭子飞速地在渔网上来回穿插。
谈及什么时候能把这些渔网渔具修补完毕,胡兴旺说,可别小看了这些,渔民们有时候要忙碌几个月才能把鱼网修补完。“补渔网是一个细活,必须要有耐心,以前没禁止捕鱼时,忙得连修网的空都没有,现在大家都趁着这个时间来补网。”
除了要修补渔具之外,一些渔民也会趁着禁渔的时间外出打工赚钱。洋河滩渔民蔡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村里现在已经有不少居民在年后出去打工赚钱了。
渔民收入渐呈多样化
皂河镇三湾村渔民王文告诉记者,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骆马湖实行封湖禁渔政策以来,他就开始另谋出路。“九几年,我就开始着手进行围网养殖。现在我的家庭收入大部分来自养殖。”据王文介绍,他所在的三湾村养殖户现在已经占到全村人口三分之二以上。
“每年只有4个月的捕鱼时间,光靠捕鱼一年收入不了多少钱,只有养鱼才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渔民胡兴旺告诉记者,他每年捕鱼的收入只有2万元,但养鱼可以赚到10万元,而一些养殖大户收入更高。
记者从省骆马湖渔管委了解到,近年来骆马湖沿湖渔民的渔业生产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1999年以前,骆马湖专业渔民大多以捕捞为主,靠捕捞收入维持生计,实施封湖禁渔对以捕捞为主的专业渔民影响较大,贯彻执行封湖禁渔制度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如今在科技成果的示范带动下,湖区渔业生产结构从捕捞为主向网箱、网围、网栏养殖为主转变,一部分专业渔民转产外出务工,不再单纯依靠捕捞维持生计,这些为稳定渔民思想起到积极作用,减少了实施延长封湖禁渔期的阻力和难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