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刊报道,2011年11月14日,农业部渔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北京举办高层座谈,共同探讨中国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就之前WWF对中国罗非鱼产业草率评级的事件进行了澄清。
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办资深副总裁JasonClay介绍了WWF机构及全球水产可持续相关情况。WWF致力于环境保护已有50余年的历史,从最初关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市场转型服务两个领域,逐渐延伸到全球濒危、珍稀物种的保护以及栖息地恢复上。如今,WWF的目标是实现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早在20年前,WWF就对捕捞和养殖水产行业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名专家的一致调研发现,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可控、可改进,比捕捞渔业更具环保价值。WWF希望与中国渔业主管部门合作,维护中国全球水产投资的可持续性,同中国所有利益相关方合作,推进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部官员表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实施了30余年。为了保护中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早在上世界七十年代中国就制定了禁渔期和禁渔区等规定,到九十年代中期,休渔制度已涉及10万渔船、百万劳动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休渔制度。本世纪初,为了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规定每年执行长达三个半月的休渔。中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推动工作。
会议引人注意的是,前段时间WWF欧盟办事处对中国罗非鱼行业评级发表了不恰当的意见。会上农业部官员强调,这种没有现场考察,没有中方相关部门参与,仅由专家和有限资料所下的评估结论是无可信度的,更是不严肃的,对WWF、中国水产养殖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均是不负责任的。
JasonClay表示,对于评级美国办和中国办与中方意见是一致的,认为评级本身不科学,依据不充分,欠缺公平公正。而且关于评级,WWF内部亦长期存在分歧,他将作为WWF副主席与欧洲办负责人进行了沟通,Jason Clay同事也提到,只要通过ASC标准认证,才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最后,WWF-中国办可持续海洋项目主管王松林在会上确认,11月初青岛渔博会期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与WWF欧洲办水产品评级项目负责人Mark Pwell 会晤后,欧洲办事处根据申诉意见,已经停止发布评级结果并承诺未来将避免类似错误评级。
另据《南方农村报》报道,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负责人崔和指出,WWF欧洲办在对我国罗非鱼行业评判过程中引用的数据不全面,而且都是2005年以前的,不能反映中国现在的情况,而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区的NGO对中国罗非鱼做出的都是“绿色”评判。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