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投巨石打底子,然后再投入钢筋混凝土构件,就能给海参筑起一个巢。礁岩类或砂岩类多的海底环境较适合海参生长。 ”近日,在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一家海水养殖公司,记者通过从海底拍摄到的录像,看到了深海海参的生活状况。据了解,随着海洋牧场的建设,青岛的海参养殖将逐步告别现有的浅海海参池,而走向深海。
浅海养参产量不稳定 谈起浅海养海参和深海养殖的区域,老尹家海参负责人尹宝昌说起自己的一次惨痛教训。以前,尹宝昌一直搞浅海养殖,1998年的一场台风,“海底的石头咕噜噜翻滚,把海参都压死了,我赔得血本无归。 ”从那以后,尹宝昌一直琢磨把海参养到更安全的地方,近几年,深海养殖吸引了他的目光。今年,尹宝昌计划建设2000多亩深海养殖区域。 “就在竹岔岛附近的那片海域,我要在那里建人工鱼礁,专门养海参。 ”
深海海参个头大质量好 目前深海养殖的主要方法就是开辟海洋牧场。这种养殖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抗台风能力强,让海参能经得起风浪,还能防偷防盗。深海的水温也较为恒定,属于“冬暖夏凉型”,这么一来,海参在深海还能多长2个月。因为海参在夏天有5个月的休眠期,冬天还会冬眠。在深海里,海水温度变化小,所以海参的生长周期能被拉长。
在崂山区的一家经营海洋牧场的养殖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凡是建构上“房子”的地方,都是海草丛生,海洋生物群来群去,海参、鲍鱼的拥有量和产量比其他海区高3倍以上。
即墨开始造人工鱼礁 近日,市海洋与渔业局传出信息,我市计划从今年开始投资3500万元,在即墨市大管岛至马儿岛海域建设万亩“海洋牧场”。即墨温泉镇已开始高价回购158艘渔船,拆解后建人工鱼礁。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青岛深海养殖海参工作还刚起步,在大连,国内从事海珍品底播增养殖规模最大的企业獐子岛,将优质种苗直接投放到深达20米以上的冷水域海底,让其经过2-5年的自然纯生态成长,形成海产品的野生品质,实现了由浅海到深海养殖的转变,率先成为国内开发深海资源的企业。青岛有必要利用好宝贵的海洋资源,向深海要海珍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