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吉祥的渔灯点起来,清脆的鞭炮响起来;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乐的秧歌扭起来……
农历正月十三、十四,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渔民迎来了他们的一年一度的盛典――“渔灯节”。幸福的渔民们用传承着数百年的渔家民俗,在节日的欢乐中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鱼虾满仓。
正月十三是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初旺渔灯节,正月十四是八角街道办事处和大季家街道办事处芦洋村渔灯节。在街道办事处、村(居)的组织下,渔灯节期间的三处渔港灯笼高挂、万旗飘红、锣鼓喧天,呈现出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初旺村大红的拱门组成的长廊前,该村村民初乃跃一家人抬着硕大的鱼和猪头等祭品,一边扭着秧歌,火红的鞭炮放了一路。
“现在,渔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无论是渔业养殖还是出海捕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渔民庆祝丰收和盼望来年丰收的心愿没有变,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心愿没有变,感谢党的好政策的心愿没有变”。渔民初乃跃说。
火红的渔灯,喜庆的秧歌,丰盛的全鱼宴,千帆披彩、鞭炮齐鸣的壮观场面……浓厚的胶东渔村风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和我区渔民一起,共同庆祝“渔灯节”这一渔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渔民欢庆、祭拜的场景被各媒体和各地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所包围。
“有味道、有内涵,真是不虚此行啊”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赵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早就听说烟台的渔灯节很有名,今年他和朋友第一次来,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管是在八角、初旺,还是芦洋,看到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渔民的快乐和幸福,感受到的也是张扬的渔家文化”。
据介绍,“渔灯节”最早是从我国传统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派生出来的,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每逢渔灯节,渔民们举行各种仪式,祭祀海神、龙王,祈盼一帆风顺大丰收。近年来,区文化部门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渔灯节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并得以发扬光大。2006年,渔灯节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