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良划 见习记者 陈伟 摄影报道
大年初四的凌晨,天还没亮,爆竹声也刚刚停歇,村庄悄无声息,但是海边景象已是一片繁忙。渔民们已经悄然起身,带着手电筒,到海边开始拉网捕鱼。
正月初四对于莆田人而言,大年才姗姗到来。除夕夜只是“小年”,这个风俗来源于明朝末年的一段典故。原来明代时期,倭寇在除夕夜侵犯莆田,人们都四处避难,在大年初四,莆田人方才备好过年的物品,整理情绪,安安稳稳地过了个年。
于是乎,除夕夜要吃团圆饭,大年初四这一天,不仅祭拜的瓜果焕然一新,晚饭更要一家子团聚在一起。如此热闹的饭桌上,怎么能少了海鲜美味。这一天,也是渔民们最为忙碌的一天。位于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的一个名叫西乌垞村的村庄亦是如此。用村民陈国荣的话说,捕鱼捕了一整年,就等这几天赚上一笔。
在海边,村民陈国荣与朋友陈亚元有两条小木筏。凌晨四点多的时候,这两条小木筏已经满载而归。黄鲷鱼、鲈鱼等等,已经在筐里分配好,陈国荣还在一旁迅速地解网。“太冷了,赶快弄完回去喝口热茶。”另一旁的陈亚元则将鱼装进几个塑料袋中,准备拿回去给早已经预订好要多少条鱼的村民。
其实不仅仅是大年初四这一天,正月间由于村里喜酒寿宴不断,许多村民都喜欢到沿海小道上来购海产品。一路过来就有五六个卖鱼摊点。虽然正月的天气十分寒冷,但是大清早,前来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这些都是野生的鱼,黄鲷鱼,60元一斤,鲈鱼30元一斤……”陈国荣说,一年四季捕鱼,盼的就是这个时候,好多人从外地赶回家过年,最想念的就是村里海鲜的味道,买的人多,价格也就跟着翻倍涨。
陈国荣说,村里许多渔民都是在向大海讨生活,看天气,如果天气太寒冷,无论放多少张网都捞不到什么,像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有这样的收获,算很不错的了。
除了野生鱼,养殖鱼塘的生意也不赖。在陈国荣捕鱼的那片海的对面,是挖好的鱼塘,硕大的渔排浮在水面上。渔排上还有三个小小的屋子,这就是渔排人家了。
“每天晚上都要有人住在小房子里。”陈亚江说,他们每次划船到渔排上把养殖的鱼打捞上来,放到岸边的筐里,等卖差不多了,再驾船到渔排上,打捞一筐上来。一个早上往返不下五次,卖出了好几百斤的鱼。“这是红鲷鱼,一斤30元,虽卖得没有野生鱼贵,但是贵在量多,扣掉成本,春节期间赚的钱也是全年最多的。”陈亚江乐呵呵地说,问起到底赚了多少,陈亚江说,“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黄玉虎养螃蟹养了二十多年,以前一直都是在晋江养殖。自从得知村里面办起了鱼塘养殖,就转战阵地,跟合伙人施能团回乡发展。这不,一大早五点钟,六个人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下海拉网抓螃蟹去了。
瞧,两个人抬着沉甸甸挂着满满螃蟹的渔网向岸上走来。六七个工人正在将网中的螃蟹取出来。工人们大多是晋江人,哪怕是除夕那天也一直在村子里呆到晚上,再回去与家人团聚。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