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临高新盈镇的后水湾和金牌湾,是两大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也是海南最大的深水养殖基地。去年9月底,“纳沙”、“尼格”两大台风相继登陆海南,临高深水网箱养殖产业接连受打击,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损失比较严重的海丰公司全部损失估计在7900万元左右,遭受灭顶之灾。(1月18日南海网)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海丰公司还是坚强地生存了下来,且已经逐步恢复养殖。经记者回访发现,在企业遭受重创、日子最艰难的时候,总经理黄达灵没有解雇一名员工,他把一百多名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直面困境、同甘共苦、奋起自救,依靠民间借贷恢复养殖,坚守在那片曾经哀歌遍野的后水湾。
黄达灵与他的员工一起谱写了一曲顽强抗灾、永不放弃的自救之歌,然而,在这曲自救之歌里,却满是令人心酸的故事。比如,为了让公司重新恢复养殖,黄达灵四处借钱,甚至借高利贷,争分夺秒抢在2012年3月放鱼前把深水网箱做好。截止今年1月,黄达灵就已经通过民间借贷400多万元,迅速修复被台风损坏的网箱。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黄达灵所遇到的困难或许正是其他深水网箱养殖户正面临的困境,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从黄达灵的遭遇可以看出,深水网箱养殖户在技术上难以抵御台风的袭击,一旦台风来袭,短时间内难以抢救出网箱就势必要遭遇重大损失,若本身实力不够,便可能因此而遭受灭顶之灾,要想重新恢复更是难上加难。
虽然海南省海洋渔业厅为了让养殖户重拾信心安排了6000万元渔业救灾资金,重点向深水网箱养殖倾斜。可是,对遭遇重挫的养殖户们来说,这些补贴犹如杯水车薪。就以海丰公司为例,虽然有了政府补贴,再加上自己向外借贷的民间资本,还远远不够,因为,虽然眼前最紧急的网箱修复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明年的流动资金仍有巨大空缺,若不能及时准备好,整个生产将遇到困境。
因此,受到严重损失的养殖户们必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本。而在资本借贷层面,本地民间资本因台风而受挫尚且难以恢复元气,银行却因不做此类产业抵押贷款,资本不可能借出。如此,筹措资本的压力依然巨大,也进一步考验着当地养殖户抗风险的能力。显而易见,临高深水养殖产业需要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特色抗风险的出路。
笔者认为,除了增加政府财政对渔业救灾资金的投入外,根本上,还需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体系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构建巨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深水养殖产业抗风险的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