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蓝色经济战略发展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二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和《青岛蓝色硅谷建设发展规划》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蓝色经济重点区域发展拉开帷幕。
"青岛蓝色硅谷规划"范围为"一区一带一园"。"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总长约50公里。"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发展定位是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和青岛滨海科技新城。
"青岛西海岸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范围为黄岛区、胶南市全域,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以国家级园区为依托,发挥港口、资源、开放优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以功能区板块带动新区发展的新模式。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构建海洋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力争再造一个新青岛,到2020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提高招商水平,加快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三大规划的出台,基本奠定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发展空间布局。
现代海洋高端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一是现代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远洋渔船建设速度加快,建成1000马力远洋渔船4艘、在建8艘;礁体投放和放流水产苗种力度加大,资源增殖业稳步推进;改造完成标准化池塘1万亩,申报国家、省部级示范场、示范基地和种质资源保护区40多处;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完成出口超过15亿美元;成功实施中国对虾等十大优良海水苗种选育工程;挖掘崂山仙胎鱼品牌,申请"青岛海参"等地理标志认证,加快实施渔业品牌战略。
二是海洋装备制造业增速强劲。全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预计完成产值4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0%,其中船舶行业完成产值230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约28%,海西湾船舶制造基地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命名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以黄岛(海西湾)、即墨、胶南三个错位发展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集聚区。
三是现代海洋服务业蓬勃发展。海洋交通物流业再上新台阶,预计2011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3.78亿吨、2.66亿吨和1300万标箱,居全国第五、三和五位;新开通航线2条;新增船舶7艘,合计50.2万载重吨;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青岛通道开通。滨海旅游业平稳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青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工作意见》,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280亿元的77个旅游大项目,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前三季度完成旅游总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5.9%,接待游客4064万人次,同比增长13%。
蓝色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1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27个,总投资360多亿元;动漫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及在产原创动画片10余部,合计133集1000余分钟,3D动漫《崂山道士》开始制作,成功举办第九届青岛动漫艺术节,87家企业参展,近3万余人到会,创历年之最;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音乐之都"、"影视之都"和"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申报工作启动等。
蓝色经济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加快培育一批海洋特色重点园区。重点推进了董家口港口物流园、胶南明月海洋生物产业园、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胶州海洋生物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落户项目17个,总投资约29亿元,预计2015年底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30余亿元;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到2015年年造船能力将达到668万载重吨,直接就业岗位超过5万人;胶州海洋生物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成为世界最大的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生产基地,生产的冷藏集装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科教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新面貌
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持续优化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全球蓝色经济优势资源。开展蓝色经济区重大项目招商推介,汇集了260多个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招商备选项目,总投资近6000亿元人民币。2011年以来,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90个,合同利用外资37.8亿美元,增长17.9%;到账过千万美元项目69个,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20%。2011年2月,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青岛市共有34个项目参加了全省统一推介,总投资1500多亿元,5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35亿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