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记者从淮南市渔政处获悉,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淮王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通过省农委专家组评审并获批准,目前,安徽省农委正积极申报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今年第4季度,安徽省农委发文《关于批准建立淮河淮南段长吻鮠等4处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通知》,此前,安徽省农委专家组对淮南申报的淮王鱼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出具评审意见:“一致认为长吻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拟建的长吻鮠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长吻鮠繁殖、生长的重要水域,保护区内亲本资源丰富,种群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足以维持长吻鮠种群繁衍和迅速生长。同时,该水域生物品种丰富,目前受外源影响较小,保护区设有规范的渔政执法队伍,具有良好的保护管理基础。”同时,专家组建议省农委推荐申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据介绍,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长吻鮠、江黄颡,其他保护物种包括细尾鮠、黄颡、淮河鲤、长春鳊等鱼类。该保护区位于凤台县李冲回族乡至潘集区平圩淮河大桥之间的淮河段水域,全长30公里,总面积1000公顷,分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从凤台李冲回族乡的茅仙洞至凤台县淮河大桥,面积300公顷,河长10公里;实验区从凤台淮河大桥至潘集区平圩淮河大桥,面积700公顷,河长20公里。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此段时期是保护对象的繁殖季节和幼鱼生长时期,禁止任何影响保护对象生存环境的生产活动,其中峡山口是长吻鮠等保护对象的产卵繁殖和越冬场所,是保护对象聚集区,为全年禁止捕捞区。
长吻鮠在淮河中的产卵场和越冬场主要在淮河淮南段的峡山口、绵羊石和黑龙潭水域,生长水域主要分布在淮河淮南段。从2008年开始,淮南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连续在淮河进行了人工增殖放流四大家鱼、长吻鮠,江黄颡等共计1200多万尾,其中长吻鮠、江黄颡全部投放在保护区核心区——淮河淮南峡山口河段,为淮河水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和长吻鮠等鱼类资源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淮河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资料表明,随着污染治理取得成效,淮河水质逐年好转;渔政管理力度的加强,控制了捕捞量。淮河重要的历史名鱼长吻鮠、江黄颡天然种群有所恢复。江黄颡的繁殖种群已经基本形成,长吻鮠的保护力度需要提高,种群数量需要加强保护。但是随着长吻鮠、江黄颡资源的回升,部分渔民捕捞强度有所加大,在长吻鮠、江黄颡的主要产卵场峡山口附近生态环境也需要修复,急需建设保护区保住峡山口的长吻鮠的产卵场,维护淮河名贵鱼类的生态安全,保护水域生态完整性,保护淮河鱼类的多样性。
图一为淮王鱼的重要繁育地——峡山口水域。
图二为监测点监测到的淮王鱼。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