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海省水产品产量预计达到三千吨,总产量比上年增加20%。尤其是虹鳟鱼产量达到了1256吨,接近全国冷水鱼产量的10%,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鱼养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鲑鳟鱼类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殖、生长,因此被称为冷水鱼。由于养殖条件有限,在我国,冷水鱼产业发展的范围并不是很广。由于有着独特的生态地位和气候条件,青海是养殖冷水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11月22日,记者从省农牧厅渔业局了解到,经过科技人员多年的引进、试验、研究发现,普通虹鳟鱼、三倍体虹鳟鱼(三文鱼)、白鲑类、池沼公鱼这些冷水鱼非常适合我省水域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产量。“制约我省养殖鱼种的瓶颈被打破。”省农牧厅渔业局局长王海说,特别是虹鳟鱼产量比上年增加724吨,较上年增长144.3%,主要产自龙羊峡库区。品质好的三倍体虹鳟鱼销往广州、上海等地。
近年来,随着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开发,众多水库为青海高原冷水鱼养殖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大小10座梯级水电站上,可供养殖的库区水域面积达到了57.4万亩,其中2500亩水域面积可用于工厂化、集约化的网箱养殖。王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低水平来算,一亩水域能产虹鳟鱼20吨,三倍体虹鳟鱼目前的市场价为一公斤100元,那么一亩水域的产值就是2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为156万元。如果2500亩水域都能够被利用,年利润就在35亿元至40亿元之间。
为促进我省渔业养殖,去年,我省用于渔业养殖的投入为2613.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881万元;今年,我省用于渔业养殖的投入为298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王海很有信心地说,按照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我省水产养殖产量达到9000吨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可满足我省市场需求量的50%左右。前景虽然乐观,但记者也了解到,由于起步晚,未形成工厂化鱼种培育,苗种供应是渔业部门面临的首要难题。其次,让祖祖辈辈养牛羊的农牧民下水去养鱼,技术培训方面也是“短腿”。另外,渔业的后续产业发展还跟不上,“目前,我省冷水鱼养殖户(合作社、企业)共有22家,但只有一家有加工、储藏的能力。”王海忧虑地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