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不久前,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正式开港,未来凭借完善的港口设施,这里将成为北方最大的渔业流通、交易、加工中心。从去年开始,为逐步恢复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滨海新区在汉沽和大港附近海域,分别建设五个“渔业特区”。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依托临海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滨海新区注重生态发展,科学规划现代渔业,以大港古林街等为代表,正在积极探索具有新区特色的设施渔业发展的“滨海模式”。
近年,滨海新区大港古林街累计投入7500万元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把海水引入工厂化养殖车间,让百余吨名贵鱼类游入人工营造的适宜其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中;再依靠高科技手段,使优质海产品以健康、高效的发展速度实现稳产、高产。目前,该街已形成立达、海升、玉清三大海珍品养殖基地和马一村渔盐一体化生产基地,并率先在全市走出了一片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设施渔业新天地。
“公司+合作社+农户”做长渔业产业链
通过深挖产业链,古林街组建了津水水产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提供苗种、技术示范、服务辐射等带动方式,提升海水养殖业技术水平,目前已发展社员300户,遍及津南、西青、大港,每年带领农户创收达1200万元。
此外,该街还将渔业生产与辖区餐饮业相结合,使优质自产海珍品直供辖区酒店,实现产销一条龙;并以丰富的鱼种为资源优势,建设集餐饮、垂钓于一体的海通、玉清两个休闲垂钓园,年垂钓量达15万公斤,直接创造经济利润300万元。同时,该街还建成1.6万亩马一村渔盐一体化生产基地,使海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目前,该基地累计投资1750万元,年出盐量4万吨,产南美白对虾650吨,创造产值达3000多万元。
科技合作 驱动设施渔业经济
按照“发展经济,技术当先”的规划,古林街积极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其中,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荣膺“中国海洋大学教学科研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多个科研领头羊头衔;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以及省市级科技合作等12个科研项目,相继建成4个生态型内循环养殖车间,水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实现了由落后的传统型养殖模式向现代化生态型内循环养殖模式的跨越。在虾苗的培育技术上,海升养殖基地通过技术手段,用本地水培育虾幼体,使成活率较空运来的南方幼体提高10%以上。
目前,古林街已具备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研发实力,先后开展了水质监测、病害检测、水产品及饲料营养的成分分析等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29000亩养殖水面已全部取得无公害基地认定,年产各类海产品1400吨。
优化养殖模式 发展集约型设施渔业
针对近年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和近海海域污染严重这一现象,古林街及时调整养殖模式和养殖结构,通过铺设35KV供电专线、备用发电机组、建设海水泵站、开凿深水井等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该街将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的设施渔业发展作为重点,走集约型设施渔业发展之路。目前,古林街已建成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海升度假有限公司、玉清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设施渔业企业,建设设施渔业工厂化养殖车间达37700平方米,并开展半滑舌鳎、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数十种高端海珍品养殖,年产量达100余吨。
古林街办事处主任吕燕龙介绍,古林街正加紧建设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示范园区项目,将新建高效型和节能型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及源水处理车间各1座;2000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也在规划建设。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该街每年将向华北地区供应珍品鱼、基围虾、梭子蟹32万公斤,提供优质无公害虾苗、鱼苗21亿尾。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