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今年尽管湖北省遭受特大干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但在科学应对下,全省渔业仍然取得抗灾复产全面胜利。全省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预计总产370万吨,同比增长17万吨。
昨日,记者从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渔业灾后复产及池塘改造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长江中下游遭受了6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渔业损失严重。灾情发生后,我省及时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三级应急响应,上下合力打响抗灾复产夺丰收攻坚战。
省农业厅副厅长、省水产局长王兆民说,面对灾情,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以“硬政策、大投入”来扶持水产业:当年省级财政安排小龙虾规模化繁育及水产板块基地资金4500万元,救灾贷款财政贴息8400万元,省级名优苗种补助1000万元,安排中央现代农业资金1.2亿元用于水产标准化基地建设。此外,省政府还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投入4000万元,完成200万亩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
在加大投入前提下,我省在原储备的30万吨鱼苗基础上,又及时采购20亿尾苗种进行补苗;调整名优水产品主养、套养50万亩。同时,放流经济鱼类10亿尾、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10万尾、种植水草5万亩,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此外,省政府还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投入4000万元,完成200万亩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
在加大投入前提下,我省在原储备的30万吨鱼苗基础上,又及时采购20亿尾苗种进行补苗;调整名优水产品主养、套养50万亩。同时,放流经济鱼类10亿尾、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10万尾、种植水草5万亩,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