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别人的螃蟹卖60元一斤,那我们的就肯定要卖120元!”说这话时,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喜鹊湖的水产养殖户底气十足。
从低产的水稻田到高产出的水产养殖,从不愿养到如今的争着养,是什么让汉南喜鹊湖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区,转变为了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养殖基地?几天前,本报记者走进汉南区湘口街喜鹊湖,解剖螃蟹养殖的成功之道,也借此一窥汉南水产养殖的升级换代模式。
品牌化:一口塘年赚10万元 尽管还没有开市,这个月初,还是有不少人慕名来到喜鹊湖,专门开几十公里的车,来买螃蟹。4日,几位武汉市区的客人,就一口气拉走了几十盒。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几位市民说,这里螃蟹的品质,别的地方“无法比”,图的就是这个品牌。“价格肯定比其他地方的高出一倍。”在养殖基地,湘口街农业办主任陈瑞林介绍说。而养殖户李永福,笑呵呵地说,就是到田头来买,价格也没得谈。
李永福是汉南农场的职工,2007年开始养螃蟹,承包了一口20亩的水塘。为此,他按照每亩2700多元的标准进行了投资。“那时候看到先养的都发了,投资就舍得了。”李永福说,这个投资还是相当大的,而且接下来每年还是得按照每亩2000元左右的标准投入,比如池塘的改底、饲料的投入等等。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养殖成本,李永福和基地的养殖户的成本每亩要高出1000多元。
不过,这高出的千元成本,在基地的养殖户们看来,那是很值的。“卖螃蟹的时候,一只上好的螃蟹,可以卖到100多元啊。”李永福说,现在几十只螃蟹就能抵上种20亩水稻的赚头。而他跟记者掰起指头算了算,尽管去年赚得不多,只有两三万元,但是几年平均下来,这20亩的一口水塘,每年带来的净收益,竟然在10万元上下。
而这样的水平,在喜鹊湖还只是中等,同样的规模,李永福说,有的养殖户一年可以赚到大十几万元。
在养殖户们看来,收入的增加还只是一个方面,相比以前,活儿更轻松了,生活的品质也更高了。据湘口街的不完全统计,仅是喜鹊湖这个养殖基地,家里购买了小车的农户就多达40多户,更多的人在汉南的城关纱帽购买了商品房。
标准化:贵族蟹八成是肉食 今年,喜鹊湖水产养殖基地正式更名为“湘口现代都市生态渔业园区”。 记者在养殖基地看到,2万亩水产基地连成了一张工整的水网,沟渠四通八达,一幅江南水乡美景。
然而,在2003年以前,这里2万多亩的面积,还是水稻田。由于地势低洼,一旦遇到多雨年份,水稻都会减产,一亩地顶多收300公斤稻谷,即便好年成,产量也只在500公斤左右。而由于地下水位太高,也不能种小麦棉花。
2003年,当时的农场领导有意将这片区域改成水产养殖区。喜鹊湖本身就是围垦而成,要挖个塘养鱼养虾容易得很。但要让农户从水产上获得高收益,低附加值的简单养殖肯定不行。
湘口街书记李文光说,在对江浙的水产品养殖区进行考察后,他们决定引进高投入高产出的螃蟹产业。
喜鹊湖养螃蟹,不光没技术,没投入,更没有市场。于是,农场决定从江苏横泾县引进4个养殖大户。这是一举三得的高招,除了土地当地几乎没有投入,而养殖大户带来了养殖技术,更让喜鹊湖找到了市场——出口。
李文光介绍,要打进出口市场,关键就要看品质。出口商对螃蟹的要求是,蟹的重量要达到200克,少1克都不行。光有重量也不行,蟹黄、蟹膏生长得不饱满,出口商也看不上的。
因此,喜鹊湖喂养螃蟹的饲料是“倒二八比例”,即八成是鱼虾等肉食,二成是草食。相比省内其他品牌螃蟹,喜鹊湖螃蟹吃的是沿海运来的海鱼、专门种植的水草以及玉米等绿色植物,成为远近闻名的“贵族”螃蟹。
螃蟹对水的含氧量要求很高,养殖户就在水塘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水底有田螺吃各种粪便,水中有水草光合作用补充氧气,而游来游去的鱼负责清理水中过多的小生物等等。而加上微孔增氧等设备,定期的水质化验控制,喜鹊湖养殖基地的水,能见度都保持在50厘米。
由于对水下环境有着如此苛刻的控制,喜鹊湖的螃蟹品质也很“贵族”。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喜鹊湖养蟹规模不断扩大,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2万亩,年产量也达到300万斤,产值超过2亿元。李文光介绍,目前超过六成的产品通过香港,出口到韩国和东南亚各国。
然而,就在喜鹊湖螃蟹销售连创佳绩的时候,当地却作出决定,不再扩张螃蟹养殖面积,而全力巩固从“大养蟹”到“养大蟹”的转变,走做强品牌之路。
今年开始,喜鹊湖加大了养殖的科技投入,初步实现了基地水质的实时监测,建立了专家在线诊断系统等等,力图用更科学、现代的方法来提高养殖水平。
产业化:打通产业链占市场 喜鹊湖螃蟹的走俏,被业内称为异军突起,甚至被称为“另类”,高品质的喜鹊湖螃蟹成了飞起来的金凤凰。
不过,螃蟹能够“飞”起来,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当地对市场的熟悉掌握。
江苏省苏州市横泾县是太湖螃蟹的生产基地,有着成熟的养殖经验,更拥有完善的出口市场渠道。当初引进江苏的养蟹大户,喜鹊湖看中的并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销售渠道。
而在推广过程中,当地也没有强力推动,而是靠市场来吸引养殖户。2004年,养殖面积只有 1200亩。2005年开始,养殖面积就以每年5000亩左右的速度扩张。
“后来养殖基地供不应求了,很多人就提着现金,往办公桌上一丢。”当地干部介绍,后来,为了满足更多的当地农户的需求,他们不得不限制养殖规模,每家的承包面积必须在20亩以下。
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养殖户们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负责在技术、管理上的交流和协调。比如,在上市时间上,喜鹊湖螃蟹宁愿避开中秋国庆的旺季,而选择了十月底上市,并建立了华中首个水产品活体恒温贮藏基地,适量销售后,剩余全部进入冷藏库冬眠,可从次年的一月活到七八月,其间均可投放市场。
随着市场对喜鹊湖品牌的认可,当地又建立了汉南区湘口街水产品交易市场,吸引出口商直接到生产地采购螃蟹,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养殖户的效益。
如今,在汉南湘口街,一个围绕螃蟹养殖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培训,养殖户只用养出高品质的螃蟹,专业市场提供交易和储存场所,而出口商则直接将养殖户的螃蟹收购运出。
产业链上各环节相对独立,细分增加了专业性,各环节各司其职,让整个市场发展更为良性。
随着螃蟹养殖的日渐成熟,如何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又成为了当务之急。
目前,围绕水产养殖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游已经启动,汉南区投资1亿多元建喜鹊湖休闲游专业村,将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旅游新功能。在螃蟹生态养殖基地内,投资500万元、面积500亩、以垂钓休闲和竞技为主的体育休闲游专业园已经动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