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自打在精养鱼池里改养大口鲶,产量瞅着往上涨!”10月31日,湖北咸宁赤壁市神山渔场水产养殖户叶晓春乐滋滋地说。
52岁的叶晓春是个养鱼老手,这些年来,鱼塘老化一直是他的心病。“以前塘小水浅,淤塞严重,鱼特别容易得病。”
今年开春,以赤壁水产局牵头的专班来到神山镇,对鱼池清淤挖深,护坡整修,并完善进排水系统、硬化路面,配套渔业机械设施。同时,赤壁市推出延长鱼池承包期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改造工程。在免费延长1年承包期的优惠下,叶晓春一口气拿出4万元,对家里20多亩鱼池进行改造。
养殖条件改善后,他改传统养殖为名特优养殖。截至10月底,他家20多亩鱼池产大口鲶7000多公斤,产值达10多万元,收入比去年增加50%。
赤壁有鱼池8.3万亩,大多是80年代开挖建设的,由于建设标准不高,且年久失修,目前70%的鱼池淤塞严重,养殖病害频发,效益低下。今年初,该市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健康养殖示范场、渔业小区、国营集体渔场为核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建设。
凝心聚力,合力推进工作。赤壁市动员各乡镇、部门,按照集中连片、水深2米以上、水电路三通、“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配套、四岸护坡的要求,组织人员对渔池进行标准化改造。
广纳资金,加快建设进程。赤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快鱼池改造进程。该市以流转、整合水面资源、延长承包期等方式,鼓励合作社、养殖大户投资鱼池改造建设。通过产业链的效应,让相关企业投资。赤壁市食无鱼公司响应号召,投资数万元支持鱼池改造工程。
目前,赤壁市已完成精养鱼池改造面积10220亩。该市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改造1.5万亩,完成赤壁市7万亩老化池塘的改造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