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污染环境,“岸上养猪,水中养鱼”立体养殖模式不再受宠
保护生态,“退出养殖,人放天养”自然模式还“一库清水”
记者 徐黎明 通讯员 黄慧龙
家住江西上高县田心镇江南村的陈卫凤老人最近心情特别舒畅,因为她不再为整天闻到附近水库里的臭气而烦恼了。与一年多前相比,密布在上高县的2000余座水库、塘坝,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其改变到底有多大,附近的居民最清楚,感触最深。
10月29日清晨,走近已经退出承包养殖的小(二)型水库——江南水库,记者的目光立刻被宽阔的水面吸引。云雾氤氲之中,一汪碧水宛如含情明眸,水体澄澈清冽。
立体养殖模式致水质恶化 上高县有万方以上水库、塘坝2000多座,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就有243座,水资源十分丰富的上高县也有养猪大县、养鱼大县的美誉。该县年产生猪70多万头,大大小小的养猪场有400多家,养殖水面5.2万多亩。多年来,水中养鱼、水面养鸭、岸上养猪的水库立体开发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该县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投放畜禽粪便进行水产养殖成为普遍现象,导致该县水资源水质逐年恶化,污染严重的水库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上高县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求利润最大化,养殖户往库中大量投放化肥、饲料、人畜粪便等,导致水质变黑变臭,水质严重污染;而频繁使用的石灰、净水剂消毒,更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威胁市区及库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护水库水质成为当前农村环境面临的紧迫难题之一。
三年内全面退出养殖承包 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上高县于2007年发出了“还全县人民一库清水”的口号,并成立专门机构开始治理水库养殖污染。经过3年的治理,水库养殖污染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离“一库清水”的要求相距甚远。
2011年初,上高县要求全县所有小(二)型以上水库在2012年2月1日前退出养殖承包,其余水库在3年内全面退出养殖承包,今后水库一律不准承包养殖,实行人放天养,逐步净化水源,彻底杜绝水库养殖污染情况。同时加强猪粪的无害化处理,利用沼气池发酵的方法,将一部分禽畜粪便发酵处理掉,使其转化成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另外扶持引进环保型科技企业,专业化处理这些禽畜粪便,年处理80万头猪粪便生产能力正在形成。
养殖户主动放弃承包经营权 按照合同约定,江南村村民陈国平还有12年的承包经营权,承包江南水库后,每年的综合养殖收入可达数万元,但他还是痛快地与镇政府签下了放弃经营权的协议。他说:“只要有利于水库水质的改善,少挣一些钱无所谓。”
据了解,该县财政重点安排解决6座县管水库退出承包的费用。同时,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已退出承包养殖的小(二)型以上水库,每年将放养鱼苗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将安排足够经费,加大对水库退出承包及集体投放鱼苗等费用的支持力度,确保水库真正发挥应有效益。
截至9月底,从今年上半年起作出退出库区养殖以保护水质的决定以来,上高县已有70多养殖户主动放弃承包经营权,占应退比例的30%。一度盛行的“岸上养猪,水中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正式退出,全面施行健康、生态、无公害的“人放天养”自然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