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期,来自中科院南海所黄小平博士《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论文中“广东 生蚝铜元素超标740倍“的相关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然而,据《南方日报》调查,该个数据来源所引用的2004年王增唤、林钦、李纯厚等发表的《珠三角表层沉积物铜铅锌镉的分布与评价》论文中,并没有涉及海产量体内的重金 属含量。作为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牡蛎》的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黄和质疑认为,作为贝类水产品的生蚝,铜含量限值为50毫克/千克,如果超标740倍,那每千 克蚝里面,就要含37克铜,与实际相差甚远。
但是,相关报道的影响下,素有“中国蚝乡“之称的广东阳西程村镇红光村遭受重创。 近期日销售量50吨,与往年150吨日销量相比减少了2/3,价格也比往年同期减少1000元 /吨。以此推算,当地蚝农每天损失接近百万元人民币。
根据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今年8月份对红光村出产的生蚝检测数据显示,红光村出产的生蚝,铜含量(0.38毫克/千克)、镉含量(1.5毫克/千克),其他各项指标的含量也均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牡蛎》标准。
这起事件背后的深意值得反思,大量的海洋公报和研究报告显示,海产品正饱受重金属、赤潮和有机物之害,但相关研究和检测却长期被忽视。只有控制好生产源头和市场流通, 才能确保海产品的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