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云南大理洱海双廊古渔村:神仙一曲渔家傲

发布时间:2011/10/24 8:29:44  来源:云南网  编辑:梅永春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双廊古镇是洱海畔一个安静而带着几丝神秘气质的地方,这里,或许是寻找大理洱海渔舟传奇的人文底蕴最适合的地方之一。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双廊古镇是洱海畔一个安静而带着几丝神秘气质的地方,这里,或许是寻找大理洱海渔舟传奇的人文底蕴最适合的地方之一。

洱海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景,双廊处“萝莳曲”、“莲花曲”两曲交界,居沙洲之上,沙洲又有南诏风情岛、玉矶岛分列其左右,且“双曲”环抱“双岛”,故而得名——双廊。

走进双廊,古镇依旧保留着最原生态的白族民居。大青树下,有历史悠久的本祖庙;天色微微发亮时,就可以看见捕鱼归来的渔民,踏着洱海折射的第一道天光,缓缓归来;南诏风情岛、玉矶岛上,也许就是最靠洱海的那一间餐厅,就放着双廊最古韵的渔船;岛上的渔民,依旧会保留着最原始,最原生态的捕鱼方式……双廊古镇的居民,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几乎每家都有帆船、捕鱼船,撒网、拉网、缥网。滨水而居,出则以船代步,入则弃船登岸,每一条街巷直通水边,滨水的民居住宅更是直接建在水中……“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便成为双廊最美的风景。

捕鱼世家

不同的季节撒不同的网

早在5000年前,洱海周边的居民,就开始使用原始的捕捞工具,在洱海中捕鱼。“用渔网捕鱼比用鱼鹰得到的报酬高,因为渔网通常可以捕到大鱼,捕到的鱼不会被鱼鹰的嘴啄伤,而且可以养在桶中或者池子里拿到市场上卖。”包括双廊渔民在内的洱海渔民,经过长期的总结,创造了不同时期适应洱海捕捞的渔具。上世纪60年代前,挂网(刺网)用麻线和丝线网,网具比较原始,浮子用竹棍、芦苇作浮漂。前一天下晚下网,第二天清晨收网。70年代后,改为化纤鱼网,用塑料泡沫作浮子。挂网原采用单层,后采用三层挂网。三层挂网中,中间一层网眼略小,前后两层网眼较大,网长3~6米,大小鱼都可同时捕获,故有“一网打尽”之说。

鱼鹰捕鱼古老而传统

鱼鹰是洱海古老而又传统的一种捕捞动物,具有4000年的历史。鱼鹰的驯养极具神秘色彩,经过白族人民的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经过驯养的鱼鹰,在放捕前为防将捕获的鱼吞食,用稻草丝将鱼鹰脖颈下部扎住。三四十只鱼鹰散放在水中,渔夫站立船首,用有韵调的声音吆喝着,同时用竹竿拍击水面,或用短棍敲打船板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来控调鹰群。鱼鹰捕到小点的鱼就吞储于脖颈中,渔家隔段时间会捉拿鱼鹰抠出鱼,鱼鹰捕到大点的鱼就用嘴叼着游向渔船或等渔家来取。

搬罾是一种古老的捕捞方式,主要捕捞栖息于水底层的鱼和虾、蟹类。鱼罩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捕捞方式,渔民捕鱼时姿势优美,充满悬念。洱海渔民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捕鱼方式,叫做赶岩。将苦葛藤捣碎浸泡后取其汁水,加生灰水和红土水混合搅拌成浆水,存于船舱。捕鱼时,先用大龙竹插入水下溶洞中,再将苦葛藤浆水从龙竹筒里灌入溶洞。躲在岩石溶洞中过冬的鳔鱼受到熏渍后,“昏死”漂浮在水面,渔民用网瓢将鱼捞入船中。

30年捕鱼工具成装饰

大挂网、小挂网、大单层大鱼网、竹罩、大撒网、小圆笼、粗篾倒须笼……一脚跨进阳光海岸的大门,各种五花八门的捕鱼网具立即猝不及防地涌入眼帘,令人疑心是否误入了海底世界。阳光海岸是双廊玉矶岛上的一家特色客栈。客栈的主人,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从前使用的打鱼工具,都成了客栈中最令人目不暇接的装饰。

54岁的白族老太张珍妹和老伴杨化春,曾经在洱海上打鱼30多年。杨化春祖祖辈辈都是双廊土生土长的渔民,19岁那年,张珍妹嫁到了杨化春家,每天和杨化春一起,驾驶着可载重25吨的大帆船出海打鱼。杨化春生在船里,娶妻生子之后,一家人还是吃住在船上。

每逢打鱼的季节,杨化春夫妇俩每天晚上8点出海,第二天清晨7点回来,每次出海要拉15网鱼。20年前,打回来的鱼只卖4角、5角一斤,15网鱼卖下来,也卖不了多少钱。打虾子的时候,就更为辛苦。2000个小虾笼放到海里,每天凌晨4点出海,一直要饿着肚子坚持到中午1点回来才得吃早饭。

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杨化春夫妇俩终于用不着那么辛苦地出海打鱼了。但杨化春却一直舍不得他打鱼时使用的渔具,于是,他收集齐了30多年打鱼生涯使用过的几十种渔具,成为如今客栈中最具特色的陈列物。

“小鱼笼背在腰上,擢鱼、打鱼的网各有不同,有打银鱼的,有打虾子的,有打大鱼的,不同的季节撒不同的网。以前的网用植物纤维织,打上几天鱼,就得晒上几天网。”虽然大帆船后来不能再出海捕鱼了,但杨化春却把用了30多年的大帆船,一块一块“肢解”成几十艘酷似大帆船的小木船。小木船制作得非常精致,各个功能分区十分清晰,全家人吃饭的地方,老人睡觉的地方,小辈睡觉的地方,储藏鱼的地方,养牲畜的地方,一应俱全。就连掌握方向的舵,也制作得惟妙惟肖。

辛苦了一辈子的杨化春夫妇,现在虽然早已衣食无忧,却还是舍不下打鱼的老本行。实在按捺不住了,老两个就在夜里划着小船出海,打上两三个小时,捞上二三十斤鱼,第二天早了卖了做零用钱。

造船世家

追忆那大船出海的壮观

早在汉朝的时候,洱海上就已经有制造并使用木船的水军。南诏大理国时期,双廊也曾被当时的统治阶级作为水军训练基地,在那里制造并使用大木船训练水军。至今保存下来的“天生营”地名,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洱海水军驻扎的基地。洱海东岸的先民,从扎竹筏木筏到凿木成舟,制成小平头船,历经漫长岁月,后来又制成风帆平头船。在千年古渔村双廊,有一种手工制作的小木帆船,深受游客喜爱。古渔村里至今仍居住着造船手艺世袭的造船世家。

曾造150吨渡海大木船

双廊造船世家的第四代传人赵明,今年只有50岁。18岁的时候,赵明就已经出师,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造船师傅。22岁的时候,赵明在玉矶岛上开办了自己的造船厂,制造了不计其数的中帆船、小帆船、打鱼船。当时他的工厂里制造出的最大帆船,可以运载20吨货物。

从小就热爱造船技艺的赵明,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给好朋友造过一艘类似现在的洱海小铁船造型的小木船。1981年,20岁的赵明跟随父亲赵景亮到洱源茈碧湖造船,为那里的渔民制造了很多工艺精湛的渔船。

开办了自己的造船厂后,由于年轻气盛,又不懂管理,没过多久就亏本了。负债累累的赵明,被生活所迫,跑到昆明做起了小生意。16年后,赵明回到家乡,当时依靠机动设施驾驶的大帆船不能出海,渔民打鱼的船全部改成了小铁船。赵明从此再也没有造过船,而他的儿子,也没能把祖传的造船技艺传承下来。

解放战争时期,赵明的父亲赵景亮就曾为部队造船。也就是在那个时代,赵景亮在下关制造了一艘载重150吨的渡海大木船。赵明的大哥赵藩,也曾经是名噪一时的造船大师。那个年代,造船的材料取自丽江、鹤庆等高寒山区的棕木树。棕木树的年龄要在50年以上,最小的直径也必须在2尺以上。每年的中秋节后,赵景亮都会上山选造船的树木。

赵景亮的爷爷赵高年造船时,在山上请解匠解成的长厚片,厚度为4.5厘米。到了赵景亮的时候,他把厚度改成了4厘米。因为木片太厚,在造船的过程中不容易弯曲,而经赵景亮改良之后的大帆船,船身的线条更为流畅。

小木帆船延续技艺

赵明说,造船的时候,选用木料的纹路很讲究。用来粘接船板的油灰,油和灰的比例很难掌握,是制造一艘大船最关键的技术。

1992年,赵明帮一位名叫春宝的渔民造了一艘载重十四五吨的大帆船,春宝很是喜爱,为赵明送来了一面“巧夺天工”的锦旗,至今保存在赵明家里。那个时候的赵明,在取材地包了一片山,请工人上山把树木伐下来,解成厚长板,半夜运回家,作为造船的材料。

“十五六年前,新造好的大船首次出海时很壮观。一般要先看日子,祭祀猪头和鸡。举行完仪式之后,100多个青壮年男子一起,把大船推下海。”回想起当年出海的情景,赵明的脸上充满了自豪。

“洱海边上所有造船人的祖师,住的就是赵家的老宅。一个老祖师的后人,又分散到双廊、桃源等地造船。现在的挖色、海印一带的造船师傅,都是我们赵家当年带出来的徒弟。”看到行动不便、空有一身技艺却又不能施展的造船世家传人赵明,难免让人心生惋惜。

由于多年不造船,造船世家传人赵明的家里,保存下来的造船工具已寥寥无几。祖辈用来造船的大斧头,如今被赵明用来砍排骨。一个被造船世家传承了四、五代人,用来打石灰的大石臼,被赵明闲置在大门外,臼中接满了陈年的雨水。

父亲赵景亮有一个名叫赵施恩的上门女婿,打破了赵家的造船技艺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在赵家学到了造船技术。七八年前,大哥赵藩去世,赵明又患了严重的痛风,不能再造船。赵明的儿子也没有学习造船。而赵施恩这位本不被造船世家认可的上门女婿,却把赵家的造船技艺传承了下来。双廊开始发展旅游业之后,赵施恩带着自己的子女,模仿大木帆船的工艺,在家里制作各种规格尺寸的小木帆船,作为装饰收藏品销售给游客,一艘小木帆船的售价可以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在父亲赵景亮造船的年代,造船属于高工资的活计。当时的泥瓦匠大师傅一天的工钱为两元钱,造船师傅一天的工钱为3元钱。赵明自己开办造船厂时,带着30多个造船师傅,一个月可以造出3艘载重量20吨左右的大船。赵明的船厂造出的第一艘大帆船,以6260元的价格卖出。大帆船卖得最好的时候,一艘船可以卖10000多元。

鱼味世家

洱海鱼火候足时自然美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内陆湖泊,形成年龄350万年,是横断山区知名的深水型高原淡水湖泊。洱海仅土著鱼类就有弓鱼、油鱼、白鱼、麦穗鱼等30多种。洱海土著鱼中,以弓鱼最为著名。弓鱼色银灰,体型狭长,宛如张弓,因而得名。弓鱼肉质细嫩鲜美,可谓是洱海鱼中的鱼魁。在唐朝,弓鱼就被作为贡品远奉长安,故又有“贡鱼”之称。大理人对鱼的食法和烹调技术颇具特色。在众多食法中,最为风情独具的莫过于砂锅鱼了。砂锅鱼集中了白族鱼味的精华,热烹热吃,配以豆腐等食物,味道鲜美,是民间款待贵宾的上等佳肴。

海水煮白鱼冬天吃冻鱼

上世纪70年代,每年蚕豆花开和水稻扬花的季节,渔民们可以在洱海中捕到大量顺江水逆流产卵的弓鱼,因此弓鱼又被称为豆花鱼、稻花鱼。闻名全省的“大理砂锅鱼”,就是用洱海中捕来的弓鱼或鲤鱼为主要原料,配以几十种辅料,在祥云县特产的砂锅中烹制而成的白族风味名菜。烹制砂锅鱼讲究鲜活,大理经营砂锅鱼的饭店,都在店堂中设置一口石水缸,放养活鱼,由顾客挑选后再行加工制作。

洱海边的渔民,一般煮鱼不用油煎,把清水烧沸后即投入去鳞鲜鱼,再放上姜、葱、辣椒面、花椒等作料,名曰“海水煮海鱼”。不到洱海,置身渔船之上,绝难品尝。白族渔民捕鱼之暇,泊船于风平浪静的港湾,在船上支起木炭火炉,置上铜锣锅,舀入海水,放入少许精盐,将捕到的活弓鱼去鳃和内脏(不去鳞),放入锅中煮熟。

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吃到美味的冻鱼。先将选择好的黄鳞鲤、鲫鱼剖腹去掉鳞壳洗净,放入滴有香油的沸水中,再放进适量的食盐、辣椒面、花椒面、酱油等作料烹煮。煮熟之后,连汤带鱼一起舀入碗盆之中,置于通风的处所,让其自然冷却一个晚上,次日即可食用。这种自然冷却的冻鱼,红润半透明,清香、爽口,别具风味。

洱海全鱼宴制作有绝招

“我们双廊人,家家都是做鱼世家。”32岁的双廊镇农民文化大院“掌门人”赵煜隆,是当地政府推荐的做鱼世家的传人。

2007年,赵煜隆在玉矶岛上开起了双廊镇的第一家渔家乐。谈起“全鱼宴”的制作,不善言辞的赵煜隆突然之间滔滔不绝起来。“黄壳鲤鱼、野生鲫鱼主要用来制作酸辣鱼,青鱼则是制作清蒸鱼、清汤鱼、粉蒸鱼、砂锅豆腐鱼的最好的材料。”很多年前,赵煜隆的父亲李绍奇就是双廊一带有名的大厨,无论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担任厨师长,主持制作白族土八碗。李绍奇能做各种传统的美味鱼菜,他制作的碳火烤鱼是当地一绝。从小耳闻目染父亲厨艺的赵煜隆,总结出了一套制作洱海鱼的绝招:“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自然美。”

2009年举办的第一届洱海开海节上,赵煜隆应当地政府的要求,为来宾制作了12个菜式的洱海野生鱼“全鱼宴”,受到了众多媒体的追捧,赵煜隆家的渔家乐也从此声名大振。说起“全鱼宴”的菜式,赵煜隆如数家珍:酸辣鱼、砂锅豆腐鱼、清蒸鱼、粉蒸鱼、油炸箭鱼、糟鱼、酥肉鱼、碳火烤鱼、豆瓣鱼、飘香鱼……除了传统的白族菜式之外,赵煜隆已经在其间增加了很多外来元素,更加丰富了“全鱼宴”的色、香、味。

“根据鱼虾的品质,有不同的做法。一条10多斤的鱼,就可以安排一桌菜。鱼头、鱼尾、鱼骨做清汤,里脊打成薄片粉蒸,剩余的部分煮成酸辣鱼,鱼鳞壳用来油炸。如果只是两斤左右的一条鱼,整条鱼清蒸下来刚好就是一盘。”赵煜隆的做鱼技巧深得父亲真传,却又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台湾菜、广州菜、川菜的各种做法,也常常会出现在他制作的大理特色口味的菜肴中。

赵煜隆最近新做出了一道特色菜:爆炒鱼片。这道菜非常考究厨师的刀功,因为鱼片的厚薄难度很大。制作的过程中,花椒干椒炒味下锅,鱼上小粉过油,全部都是技巧活。赵煜隆说,做鱼的时候,除了经验和技巧,心情也非常讲究。“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做不出需要的水平。”赵煜隆每天根据附近客栈的住房率买菜。很多隐居在双廊的名人,也喜欢到他家来指定送餐。

编辑:梅永春 访问人次:3625 关键字:,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