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有了省委机关报给我们澄清作证,我们养蚝和卖蚝都有信心了。是《南方日报》救了我们蚝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昨日下午,闻听笔者再下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谢爱珠带领着村民,一起到村头迎接,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蚝农要带上《南方日报》销售放心生蚝
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享誉海内外的阳西“程村蚝”,养殖的主要品种为近江牡蛎。程村蚝场面积广阔,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水质优良,被定为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化示范区,是广东省最大的桩架吊养牡蛎基地。“当生蚝铜超标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我们的蚝销量大减,大家都非常迷茫和悲观,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也不知道损失会到什么程度。”谢爱珠说,而本报昨日的报道对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蚝农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昨日下午,一些还没来得及看报的村民自发聚集到村头,倾听红光村蚝协会会长谢彦安给大家读本报的报道。“我们自己说了客商们不会相信,今后我们就拿着《南方日报》给他们看,这样我们的蚝一定会尽快走出低谷,再卖个好价钱。”大家纷纷议论说。
昨日上午,看到本报报道后,阳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梁成满也亲自给记者打来电话:“感谢您对我们的鼎力支持,有了《南方日报》的报道,我们就有信心消除此前的不利影响,并力争把坏事变成好事,进一步打响‘中国蚝乡’的品牌,你们为老百姓、为千千万万的蚝农做了一件大好事。”
铜超标传言对蚝产业几乎是晴天霹雳
据了解,阳江市海洋环境优良,近江牡蛎(蚝)养殖面积达8万多亩,产量29万吨,占广东省牡蛎总产量的31%,年产值11亿元。其中主产区阳西县养殖面积达4万多亩,产量15万吨,产值6亿元。该市从事蚝养殖的人数达2万多人,带动周边蚝产业和其他产业人数达10万多人,形成了种苗生产、养殖、加工、流通等相配套的产业链和行业服务体系。去年,阳江被中国水产流动与加工协会评为“中国蚝都”,阳西被评为“中国蚝乡”,而此前有关铜超标的传言对当地的这一产业几乎是晴天霹雳。
“还是省委机关报客观公正,为蚝农说了公道话”,阳江市直单位的一些干部昨日也纷纷通过不同途径,向本报致以敬意和感谢。“我有亲戚也是养蚝的,为此他还贷了不少钱,眼看着肥大的蚝卖不出去,之前的不实传言几乎让他病倒,现在你们的调查出来他可以放心了。”阳西县某单位的工作人员吴先生表示。
本报昨日报道见报后,引起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的众多新闻单位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来到了阳西县对蚝超标事件进行调查,而人民日报记者也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了解情况表示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 毕式明
通讯员 吴德
■市场反应
记者走访广州黄沙水产市场,该市场负责人称:
抽查水产市场生蚝没发现问题
“生蚝铜超标”事件澄清后,在终端市场上,蚝卖得出去吗?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
生蚝还是卖不动
黄沙水产商贸中心是广州最大的生蚝卖场。这里位于市场入口右侧,共有30多家档口。记者看到,每家档口都堆着十几到二十几箱的存货,且有三分之一的档口已经提前关门下班了。余下的档主们要么聚在一起打牌,要么在看电视,喧嚣似乎从未属于这里。
生蚝铜超标的消息传出后,常到陈姓档主这里采购生蚝的酒店工作人员一下子少了很多。“今天还是卖不动啊,进了六箱货,只卖出去了一箱。”陈姓档主向记者诉苦,原来每天进十箱都可以一天卖完,但最近每天的营业额减少了1000多元,再这样下去就赔大了。
“现在还不敢去进货,等酒店要货的时候再说吧。”今天看到相关澄清报道后,该档主觉得人声鼎沸的场面很快就会回来了。
广州某酒店的采购员告诉记者,半个月来他采购生蚝的数量直线下降。吃生蚝的顾客都会询问产地是哪里,如果听到产自广东,他们就会直摇头。
有品牌才不会脆弱
据了解,黄沙水产市场的生蚝主要来自广东阳江和湛江等地。黄沙水产市场副场长林良智说,市场已建立起国家部委、省、市、区、市场等5级检验机构进驻市场的机制。这5级检验机构各自会进行不定期、不定品种抽检。
“过去几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水产品没有大的问题。检验机构会不时派人抽查生蚝,并没有发现问题。”林良智表示。一烧烤吧的店主插话说,最近来店里吃蚝的人变少了,至于会不会回升,“要看接下来几天晚上的销量了”。
市场的档主们表示,希望阳江等地的生蚝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就像阳澄湖大闸蟹那样,只有有了品牌才不会那么脆弱。另外,他们希望市场把每次检验合格的报告贴在显眼的地方,让消费者都看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