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五个六”评选活动方案,云南六大名鱼的参评条件,一是属云南特有鱼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品质优良、有一定种群规模、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二是社会认知和了解程度较高,受到群众和消费者广泛好评的品种。专家评选标准,一是鱼类资源品种地位(是否列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是否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是否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二是天然水域分布情况及种群资源量,三是生产性能(包括人工繁殖现状和人工养殖现状),四是品质性状(包括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五是品种价值 (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市场开发前景)。媒体评选依据是候选名鱼的知名度与市场喜爱度。
云南“五个六”评选活动由省农业厅主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商务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日报社、云南电视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农民日报社云南记者站、大公报(香港)云南办事处和中国食品安全报云南记者站协办。 附:云南六大名鱼简介 丝尾鳠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 Chaux et Fang),是澜沧江水系的一种土著鱼类,国内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境内的南腊河、罗梭江、打洛江等支流里,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体色鲜艳美观,背部为青色,体侧泛淡蓝色,逐渐转浅,至腹部为白色;各鳍色彩艳丽,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脂鳍外缘略红,尾鳍红色。颌须甚长,可达臀鳍条末端,当地人形象地称之它为“长胡子鱼”。丝尾鳠体色鲜艳,无肌间刺、肉质洁白细嫩,历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当地最名贵的土著鱼类之一。
滇池高背鲫
滇池高倍鲫鱼是云南滇池土著鱼类,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滇池及其水系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种群,系全雌性群体,行孤雌繁殖,保持了品种性状的稳定和群体生存延续而成为鲫鱼家族的新秀。滇池高背鲫鱼在云南滇池、星云湖、程海、牛栏江、金沙江等江河湖泊中均有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充足的种质资源,属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体形为纺锤型,体长为体高的2.28倍,体色银灰,背部色较深,腹部色较浅。杂食,适应性较广。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极为可口。
大头鲤大头鲤(Cyprinus (C.) pellegrini),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有滋补、祛风的疗效。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由于多年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影响,大头鲤的数量急剧下降,几乎走到了灭绝的边缘。2006年以来,当地水产部门与有关科研机构在江川等地建立了人工繁殖研究基地,成功提纯保育纯种亲本大头鲤100组,年繁育大头鲤鱼苗400万尾以上,使之回到寻常百姓餐桌上成为了可能。
滇池金线鲃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俗称金线鱼,滇池水域特有土著鱼类。体侧偏,鳞圆形,侧线鳞较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上世纪50-60年代,滇池金线鲃曾经是滇池水域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水质恶化等原因,目前在滇池水域中已难觅滇池金线鲃的踪迹,仅少量生活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龙潭中。1989年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挽救及恢复濒危鱼类资源,近年来,云南省加大了对本省珍稀濒危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科研力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滇池金线鲃驯养繁殖技术的成功突破为滇池金线鲃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鱇鱼良 白鱼鱇鱼良 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Regan)),云南省抚仙湖的特有经济鱼类,体细圆且稍侧偏,鳞小,体呈银白色,北部较暗,喜水质新鲜、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个体小,但肉味鲜美,在历史上一直是抚仙湖的主要捕捞品种,一般年产量300-400吨。由于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繁殖栖息地遭到破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鱇鱼良 鱼资源急剧衰退,1998年产量下降到7吨,2001年产量仅为0.9吨。2002年抗浪鱼被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2006年,鱇鱼良 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获得成功。从2007年开始,云南省连续在抚仙湖积极开展抗浪鱼放流活动,车水捕鱼的特殊景观又现抚仙湖畔。
云南裂腹鱼
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 yunnanensis yunnanensis Norman) ,体狭长,稍侧扁。一般长约15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头呈锥形,口下位。下唇肉质,后缘游离,具左右2叶,无明显的中叶,唇后沟不连续,下颌内侧微角质化,但不形成锐利的边缘。须2对,几等长,较眼径略长或相等。吻须的末端到达鼻孔后缘的下方;颉须末端达眼球中部的下方。下咽齿3行,细长,顶端弯曲。鳞细小,腹部自鳃峡至胸鳍末端下方裸露无鳞;侧线鳞较体鳞为大,臀鳍和肛门两侧均有大鳞。背鳍Ⅲ8,不分枝鳍条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臀鳍Ⅱ5。体背和侧面青灰色,具有多数不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色。生活于多水草、泥底的静水中,产卵期6~7月。分布在云南的洱海和澜沧江水系。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