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县一业”专题调查之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大洼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河蟹养殖产业,经过20余年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的稻田养殖河蟹的发展道路,成为我省“一县一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实现“大养蟹”到“养大蟹”的转变
2010年,大洼县河蟹养殖面积73.4万亩,产量2.3万吨,其中稻田养蟹面积为51.3万亩,产量2.1万吨,河蟹产值达13.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8%,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养殖户人均增收2000元,稻田养蟹规模、产量双双居全国之首。目前,河蟹养殖业已经成为大洼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及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一)扭转发展思路,探索河蟹养殖新途径
评价河蟹品质的主要指标是个体重量和口味。盘锦河蟹长于北方低温环境下,口味上乘,但生长速度慢,个头较小。较小的个头制约了盘锦河蟹品质,价格仅能卖到每市斤30元左右,远低于大闸蟹。从去年开始,大洼县学习江苏大闸蟹的精养模式,实施精养大蟹示范工程,就目前情况看,大规格蟹比重达50%,大幅提升了盘锦河蟹的品质。目前,大洼县养大蟹示范面积达10万亩,占全县河蟹养殖面积的13.6%,产量达到全县河蟹产量的35%,今年大规格蟹上市价格普遍在每市斤80元以上,农民养蟹收入成倍提高。可以说,精养大蟹的成功,破除了制约辽宁河蟹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河蟹产业大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
(二)突出地域特色,实施全生态化养殖
区别于江苏以池塘养蟹为主的养殖模式,大洼县采用更加生态的“有机稻田养蟹”模式。为使河蟹健康生长,稻田不施用化肥、农药,河蟹体内不存在化学残留,属于天然绿色的无公害产品,加上我省气候和水温都偏凉,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温度条件,肉质更加鲜美。目前,大洼县有机稻田养蟹面积已达70%,有机河蟹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肉质及低化学残留方面属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三)依托技术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大洼县河蟹育苗技术一直居国内领先地位,大洼县连续多年探索在自然状态下孵化育苗,并于去年获得成功,今年进一步采取在孵化池中使用增氧的办法,使蟹苗产量由工厂化育苗的亩产5公斤到生态化育苗的50公斤,亩产增加10倍,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光合水产公司与外国专家合作,成功研制出“光合一号”蟹苗,已经获得国家相关技术认证。以这种蟹苗为原种,大洼县培育出每斤30-50只的大规格苗种,为“养大蟹”打下了良好的种子基础。在养殖技术方面,大洼县紧紧抓住养殖密度、水体和饲料这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加大田间建设,增加田间水体,为河蟹创造适宜的水体生存环境;通过投放大规格蟹苗,对河蟹提供田螺、水草等饵料,实现稻与蟹“一地双收”、“一地双秋”。
(四)创新组织机制,引导农民广泛参与
在传统的农户粗放养殖模式下,由于农民缺乏河蟹养殖的科学知识,通常采用原始粗放散养方式,河蟹生产经济效益差。为探索由追求产量的粗放效益型向追求效益的质量集约型转变的路径,顺利实施“养大蟹”实验示范养殖模式,大洼县新光镇领导干部牵头组织水稻河蟹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稻田租赁过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种植水稻和放养蟹苗、统一投放饲料、统一稻田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养殖合作社通过统一、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明显提升了河蟹的规格、品质和产量,统一的销售价格也保障了合作社利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除了采用合作社形式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工程,大洼县还建立了“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光合水产公司作为河蟹养殖的龙头公司,占据了产业链的前端和末端环节。一方面,公司为农户提供蟹苗,并且与农户签订协议,以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种蟹(扣蟹),并且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光合水产公司还从事河蟹深加工,将成蟹加工成醉蟹、蟹黄酱等产品,确保广大农户通过河蟹养殖,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整合各项要素,拉长河蟹产业链条
大洼县已经初步形成“科技研发———育苗育种———饲料供应———田间养殖”的河蟹产业链雏形,而且带动了渔具生产、饲料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产学研基地,以科学指导养蟹。光合水产公司在大洼县建立了科研实验基地,常年与大连水产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公司创建了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现有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后2人,为大洼县河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实行河蟹种子田制度,以“光合一号”蟹苗为原种,采用大规格母体繁育,并设定种子田进行专业化生产,培育适合“养大蟹”的大规格苗种,统一供应全县养殖成蟹的农户,确保养大蟹成功。针对全县40多家孵化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县主管部门选择30家具备培育优质蟹苗的企业进行整合,并按苗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实现保质、保量、有序生产。
继续拓展河蟹产业的上升空间
大洼县的河蟹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初步探索出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新路,但就其整体发展水平,与江苏省河蟹产业发达县相比,在养大蟹推广、养殖技术和规范化程度、龙头企业、产品深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场销售方面,仍存一定差距,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都很大。
(一)向“养大蟹”转变尚需加速推进
“养大蟹”是指通过控制投放密度、增加饵料等方式提高大规格蟹比重的养殖方式,大规格河蟹不但市场需求大,价格上也有很大优势。然而,饲养大规格蟹前期需要多投入一些成本,而且由于农民没有体会到养大蟹甜头,缺乏积极性。为做优河蟹产业,亟须政府通过示范和鼓励推动大养蟹向养大蟹进行转变。
(二)强化河蟹养殖方式的精细化程度
河蟹养殖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大规格蟹比重偏低,是大洼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要选择品质好的蟹苗。其次,要控制每亩稻田中扣蟹的投放密度。第三,河蟹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动植物饲料供应,多数农户不愿意因投放饵料而增加成本。
(三)品牌推广和营销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大洼县乃至整个东北都以“盘锦河蟹”品牌进行市场销售,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河蟹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盘锦市政府开始重视市场宣传,但在方式和力度上仍需改进和加强。盘锦河蟹的主消费区域仍是辽宁省内,还未能在其他省市建立直销窗口和专卖点,全国性市场开拓还没有进行。盘锦河蟹仅在东北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在品牌推广和营销方式上,江苏兴化县和高淳县的许多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加快河蟹产品深加工步伐
大洼县河蟹产品还没有真正意义的深加工,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对于河蟹产业的观念仍停留在应季“一卖一吃”的层面上。由于无法进行轮捕轮放,又没有深加工,全县2.3万吨河蟹只能集中上市,以致形成价格低位。不仅大洼县如此,我省其他县市河蟹产品也都是以鲜蟹形式销售。与鲜蟹销售相比,河蟹深加工产品蟹粉、蟹酱等附加值高、季节适应性强,对完善河蟹产业链、提高河蟹产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五)扶持和培育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河蟹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实施主体,是品牌建设和提升产品质量的保障。与兴化县相比,大洼县龙头企业较少,仅光合水产公司的规模较大。在河蟹养殖和产品加工销售领域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制约了河蟹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及产业的做大做强。
适度推广河蟹养殖的可行性
我省是水稻种植大省,种植面积为1000多万亩,大部分稻田的气候和水质条件适合养殖河蟹。因此,有必要考虑在全省进行推广大洼县河蟹产业发展经验。如果全省60%的稻田实施养蟹,总产值可净增100多亿元。蟹苗繁育的革命性突破也为我省推广河蟹养殖提供了可行性。可以说,大面积发展河蟹养殖业正逢其时,此举必将有力促进全省农业发展。
(一)推广养大蟹示范工程
根据我省各县市实际情况,以大洼县养大蟹试验田作为示范,在全省推广稻田养蟹模式。为此,应鼓励具有实力的农户牵头组成合作社,以此扩大稻田养蟹的规模。在大洼、盘山等养蟹大县推广养大蟹示范工程。
(二)普及推广精细化饲养
从蟹苗培育、扣蟹投放密度、动植物饲料供应等方面入手,普及和推广河蟹精细化饲养。推广“光合一号”等优质蟹苗,力争在两三年内,使盘锦市优质蟹苗覆盖率达100%,并向省内其他养殖区域进行推广和销售。加大优质蟹苗基地建设和蟹苗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河蟹良种繁育“有资质、有标准、有档案、可追溯”制度,努力实现优质蟹苗全覆盖。
(三)发展河蟹产品深加工
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进行河蟹产品深加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盘锦等地建设河蟹深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开发河蟹软罐头、香辣蟹、蟹黄粉、河蟹肉、河蟹油、河蟹酱等相关产品。各级政府应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并给予优惠政策。
(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在优质蟹苗采购、扣蟹投放密度控制、动植物饲料供应方面容易形成规模化和统一化管理,是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的实施主体。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还可以消除农民分散经营中饲养不规范等问题,在市场销售方面形成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应加速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重组整合周边养殖资源。
(五)塑造辽宁河蟹品牌
考虑到河蟹养殖在全省推广,产地将不仅仅是盘锦一地,因此我们认为全省应统一塑造品牌,可以考虑采用“辽蟹”或“辽河蟹”等品牌,并从全省层面进行品牌宣传。鼓励本地知名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加快申报辽宁省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步伐。
(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积极扶持光合水产公司和大连水产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在蟹苗培育、河蟹养殖技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盘锦、盘山、大洼一市两县应依托原有水产研究机构,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研发资源,合作建设河蟹技术公共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和检测服务中心,为河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