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漂亮的“水晶球”里,有一尾幼鱼在欢快的游来游去。不一会儿工夫,它扭动着身躯穿破了“水晶球”。技术人员随即小心翼翼的用勺子舀起了这尾幼鱼,放进了育稚池里。
这是记者在青山湖八百里娃娃鱼养殖基地里,亲眼目睹的一幕。
中华大鲵(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濒危水生保护动物。9月20日,浙江临安兴农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人工催产、受精的办法,成功地在青山湖八百里孵化出中华大鲵,200余尾可爱的娃娃幼鱼钻出胎膜,标志着大鲵的人工催产受精技术在我市获得成功。
走进娃娃鱼养殖场内,第一感觉是黑暗、清凉、安静。一个个建造好的水泥池就是娃娃鱼们的“家”了。记者在水泥池子里看到,一尾尾娃娃鱼懒洋洋地躺在水中,小的如壁虎,大的像只小鳄鱼。“娃娃鱼和人很相似,除了可以发出人一样的声音,长寿的娃娃鱼还可以像人一样活到100多岁,重达100公斤。”钟技术员告诉记者。
“娃娃鱼属于退化物种,生殖能力弱,即便在野生状态下,许多成年的娃娃鱼也不排精和产卵,而且雄鱼和雌鱼排精产卵期不一致,很难受精。”小钟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公司把大鲵的人工繁育作为重点技术攻关,根据大鲵生长繁育特点,强化春季产前亲鱼培育,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仔细观察雄性大鲵的性腺发育成熟情况,选择催产最佳时期,采用人工催产方法。同时,严格控制水温,加强鱼病防治,提高亲鱼产卵率、产精率。今年8月,终于取得发育成熟的卵子和活力强盛的精子,并运用人工受精的办法,形成受精卵。经过30多天的人工孵化,逐渐形成了幼鱼。
“大鲵具有一定药用和食用功能,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大鲵的人工繁育获得成功,经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获得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后,大鲵可作为商业用途。”公司负责人钱永涛告诉记者,大鲵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公司成功突破娃娃鱼在我市人工繁育、养殖技术,为我市发展特色农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