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杨国伟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只小小的大闸蟹会引爆一场全社会的反思——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中国该如何直面原产地保护难题。
杨国伟的大闸蟹养殖基地位于阳澄湖中段,他承包的那片面积8500余亩的大型围网区,今年预计产蟹15万斤左右。9月中下旬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在进行精美的包装后,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东京、台北、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众多城市,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阳澄湖大闸蟹因产自苏州阳澄湖而得名,由于蟹肉丰满、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农产品品牌之一。2005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对阳澄湖大闸蟹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然而,与全国每年五六十万吨的螃蟹产量相比,阳澄湖大闸蟹2000多吨的年产量仅占中国螃蟹总产量的0.4%。在“物以稀为贵”的消费理念推动下,阳澄湖大闸蟹身价倍增,有如“蟹类中的茅台”。如今,养蟹、卖蟹、吃蟹已经形成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产业链,阳澄湖大闸蟹因此成为众多商家的“摇钱树”。
这些年来靠阳澄湖大闸蟹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仅阳澄湖地区2000多个养殖户中,每年都会产生多个百万富翁,甚至产生亿万富翁。”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说。
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并不是每一个商家都能秉持严格的道德自律。近年来每到品蟹时节便上演的“洗澡蟹”“染色蟹”等闹剧,“山寨蟹”横行再次无情地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原产地保护困境。
9月29日,“阳澄湖蟹文化节”在阳澄湖畔开幕,把已经十分紧俏的大闸蟹炒得更热。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牌产品,在各地市场上,众多“山寨蟹”依然成为商家手中吸引顾客的王牌。同时,阳澄湖大闸蟹的多与少、真与假、贵与贱等有关原产地保护话题都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一边品着美味,一边讨论着它的真假是非。
记者近日在离阳澄湖200公里外的南京多家水产市场发现,很多商家都在叫卖阳澄湖大闸蟹。“挂羊头卖狗肉者居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摊主告诉记者,阳澄湖大闸蟹和其他螃蟹的细微差别,一般不易辨识。业内的通行做法是将100公斤阳澄湖大闸蟹和300公斤其他产地的螃蟹掺在一起出售,更有甚者直接以假乱真。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在国际上又称为原产地名称权保护制度或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它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为有效保护本国的特色产品而采取的重要制度体系,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通行保护规则,但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我国的原产地保护工作一直在做,但是难点也不少。比如工商和质检都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办法,两者未能形成合力;一些行政或者技术领导,对于原产地保护还没有形成概念;普通群众对地理标志产品认识不足等等。”杨维龙无奈地说。
为保护阳澄湖大闸蟹这块“金字招牌”,一场打假行动正在苏州市展开,质检局稽查人员分赴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对所有标有“阳澄湖大闸蟹”的店家进行全面稽查。面对全国各地冒出的形形色色的“山寨蟹”,该局标准化处副处长劳伟梁很无奈。“尽管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两天给全国各地质检部门发了协查函,希望统一行动,形成打假威慑力。”
“此外,道德自律同样不可或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高国希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全民的诚信意识应逐渐增强,以此营造有利于原产地保护的社会环境。
当前,直面原产地保护难题,如何坚定信心、加强制度保障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认为,对阳澄湖大闸蟹产业链条存在的安全漏洞和不完善环节,要积极提出建议,吁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同时,各企业自身要建立相关的堵塞漏洞制度和办法,加大检测力度,不合格产品坚决不采购不进货,从质量、品质、服务等各个方面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
清晨的阳澄湖像少女般安静,湖面上不时有白鹭飞过,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透明,渔民的小船在湖上驶过后,激起一片片洁白的浪花。蟹农杨国伟在朝阳下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他说:“对我来讲,原产地保护就是要从自身做起,把阳澄湖大闸蟹这块牌子擦亮,做到童叟无欺、中外无别。”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