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大闸蟹上市季节,一想起食蟹就令不少人垂涎,而多年来一直被称为“乌小蟹”的崇明老毛蟹也悄然“长大了”。堡镇桃园村惠信老毛蟹养殖合作社的蟹塘里,个头最大的蟹长到了5.8两。
据崇明县农委的技术人员介绍,过去一直认为崇明蟹养不大,是与偏咸的水质有关,其实不然,关键是没有掌握技术。如今,通过生态科学的养殖技术,让崇明蟹喝“营养液”,吃新鲜螺蛳、小鱼、小虾,其体重也能超过半斤,赶上阳澄湖蟹的个头。崇明蟹还和水稻一起养殖,蟹同时“培育”出有机大米“蟹田米”。
崇明老毛蟹大的有5.8两
在堡镇桃园村惠信老毛蟹养殖合作社的300亩蟹塘里,一到晚上,老毛蟹就纷纷爬上岸,密密麻麻,一抓一个,个头大多有三四两。老板董惠春告诉记者,最大曾抓到过一只5.8两的蟹,半斤以上的也很多。
崇明老毛蟹一直被戏称为“乌小蟹”,因为个头都不大,一二两左右,常常不到3两。如今长到三四两,甚至超过半斤,是不是吃了什么“激素”?有市民这样质疑。
崇明县农委一名技术人员表示,这完全是因为掌握了生态养殖技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给蟹喂不同量的螺蛳、鱼虾等饵料所达到的效果,“过去,人们认为崇明蟹养不大和崇明地处江海交汇处、水质偏咸有关,其实关键是没有掌握养殖技术,和水质没有很大关系”。
“养蟹明星”董惠春就是通过学习、摸索,掌握了养大个头蟹的秘诀。“首先,要开好蟹塘;其次,要改善水质;还要种上水草,一方面改善水质,另一方面也让蟹有休憩的场所。”董惠春说,蟹塘要开得深,至少2米,这样水温温差就大,白天水面气温高,老毛蟹就“潜”入水底阴凉处休息。崇明的水虽说还算清,但营养不够,要添加富含离子钙、氨基酸等营养液,让水“肥”起来。最后,还要种上水花生、伊乐藻等水生植物、藻类,净化水质的同时,也为蟹提供休憩场所。
崇明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岛上已经有五六处大型蟹塘采用了这套生态养蟹法,总面积达到4500亩,还成立了老毛蟹专业合作联社,“创造了这样生态、富含营养的生长环境,加上科学养殖手段,崇明蟹长大了。”
老毛蟹“养”出有机大米
不仅“乌小蟹”长大了,农民还别出心裁,把蟹和水稻在一片田里养殖、栽培,因为养蟹不能喷洒农药,否则蟹要死亡,种出来的水稻自然也成了有机大米。
陈家镇裕北村是岛上出产“蟹田米”的村庄之一。水稻已经抽穗,粒粒饱满,水稻旁就生活着老毛蟹。“老毛蟹更值钱,农民为养蟹,自然不会往田里喷洒农药。而凑巧的是,蟹能吃掉水稻虫害,两者互助,都成了生态产品。”村里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目前4两重的崇明老毛蟹每斤要卖到150元,而有机蟹田米每斤8-10元,甚至更高。
崇明蟹种销往阳澄湖太湖
崇明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其实,大多数阳澄湖蟹、太湖蟹归根到底都是崇明蟹,因为蟹种都来自崇明,“岛上现在有4万亩蟹塘是专养小蟹的,这些小蟹大部分作为蟹种,被蟹农销往阳澄湖、太湖等地,在那里长大,成为大蟹,高价上市销售。”
而蟹苗更是长江口的“特产”。每年捕捞蟹苗的季节,东滩外的水面上,渔船密集,蟹苗老板把每斤有四五万只甚至更多的蟹苗卖给蟹农,蟹农养大到每斤400只的蟹种,再转卖。还有崇明人跑去外省市养蟹。据统计,在江西、青海、湖南等地养殖的崇明蟹面积有80万亩。
“爬出”崇明岛的中华绒螯蟹成了“香饽饽”,在岛上长大的崇明老毛蟹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荣誉。崇明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秋,崇明准备举办品蟹节,邀市民直接去蟹塘吃老毛蟹。明珠湖公园、东平森林公园还可以钓蟹、品湖鲜。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