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的金字牌匾,见证了湖北省荆州市,转变水产发展方式,调整渔业结构,发展特色生态养殖和水产深加工,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如今,水乡荆州通过打造“生态渔都”、“科技渔都”和“文化渔都”,丰富了“淡水渔都”品牌内涵,做足了“活水”富民文章。
8月3日,公安县崇湖渔场易继海渔塘里的3000斤黄颡鱼又贴上了免检商标销往韩国。活蹦乱跳的鱼儿,每斤16元的价格,让易继海乐开了花:“上半年遇到罕见旱灾,由于水产部门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优良种苗,虽然鱼的个头没有往年大,但价格却很坚挺。”
“以前养殖‘四大家鱼’,一车鱼才值1万多块,现在几筐鱼就值这个价。”易继海告诉记者,崇湖渔场把黄颡鱼作为拳头产品,利用生态互补的水体空间,挖掘生产潜力,探索出1亩鱼塘产800斤黄颡鱼、200斤中华鳖,亩平产值2万元,纯利1万元的“18221”高效养殖模式,他家13.7亩池塘,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过去‘四大家鱼’占据全市水产业70%以上的份额,而今五大名特优产品占比60%。”荆州市水产局局长肖家浩介绍说,随着荆州市水产开发的不断深入,全市各县区大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逐渐打破了“四大家鱼”一统天下的局面,让“虾兵蟹将”扮演成水产业舞台上的“台柱子”。“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这五大名特优产品成也逐渐成为荆州水产的代名词,也成了渔民致富的敲门砖。
围绕“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五大品种,荆州市积极探索,形成了小龙虾野生寄养、网箱养鳝、鱼鳖混养、虾蟹混养、青鱼专养、鳜鱼套养等八大优化养殖模式。与之相关的还有人工繁殖、水质调控、纳米增氧等十大技术。“现在湖北省主推的十大养殖模式,就有六项是首创自荆州市。这些科学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使名特优产品养殖的推广工作事半功倍。”
在成熟的养殖技术的保障下,荆州名特优产品带来的养殖效益越来越明显,特色养殖板块基地不断增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形成了洪湖养殖带、江南养殖带、长湖养殖带三个名特优水产品板块基地。
“以前卖鱼是一船一船的卖,以后要一条一条的卖。通过‘生态渔都’建设,绿色水产带来金色效益”。肖家浩说:荆州水产品俏销不仅仅是名特优,还是无公害,绿色环保产品。全市基本上实现了健康养殖的全覆盖,鱼种、鱼药、鱼饲料都实行建档追溯制,水产品安全率、养殖基地监管率和投入品合格率达到了三个100%。
尝到生态养殖甜头的还有洪湖滨湖办事处乘风村的渔民蔡光茂,他家有13亩的鱼塘,池塘里的水都是从洪湖引进来的,池水清澈见底,适合螃蟹生长。
“实行清水养殖,除了可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之外,在苗种的投放量上也降低了。”蔡光茂介绍说,原来一亩螃蟹要投放到1200-2000只螃蟹苗,但是通过清水项目建设后,这个数量被提倡保持在500只左右,不超过700只,也就是每平方一只。“以前在市场上才卖几元钱一只,现在在武汉的大超市可以买到120元一只。”
随着清水养殖模式的推广,滨湖办事处注册了“洪湖清水”牌商标,集全处11万亩河蟹养殖水面,从种苗供应、养殖技术指导、“带牌”销售,全部实行标准化。“洪湖清水”牌河蟹也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产品,并获台湾地区第20届暨海峡两岸第一届优良食品评鉴会金奖。
和“清水河蟹”一样,如今,通过生态养殖,“笔架鱼肚”、“青莲乌龟”、“金鲤鱼”、“荆州鱼糕”等一大批优质绿色品牌产品相继走向市场。目前荆州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达到138个、面积187万亩,获得无公害水产品标志品种280个,绿色食品标志品种6个。“洪湖渔家”生态鱼品牌已经成为湖北省三大水产品牌之一。
“荆州打造成享誉全国的‘淡水渔都’,一条鱼‘吃干榨尽’是破题的关键?”荆州市水产局局长肖家浩告诉记者,“科技渔都”创建提升了“淡水渔都”的品质:一方面科技为特色生态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方面,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由初期水产品加工调整为精细型的深加工,把鱼肉做成速冻食品、罐头食品、营养品和高档化妆品等。
在荆州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记者更是亲眼见证了“一条鱼”的“调理”全过程。一大早,从水产大县公安县崇湖渔场养殖基地的花白鲢运抵大明水产公司,经过检测——宰杀——去腥采肉——配料斩拌——成型上浆——速冻杀菌——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后,2元一斤的低质白鲢,就增值了5倍,变成了鱼派。记者留意了一下时间,整个加工过程不超过3小时。
“3斤白鲢能加工1斤鱼派,直接卖鱼和卖鱼派的毛利要相差10倍。而且生产鱼派过程中不用的鱼头、鱼骨可以熬汤制作成鱼丸等产品的汤料包,鱼内脏可以加工厂有机饲料,整条鱼都能‘吃干榨尽’”。大明水产技术中心主任雷传松介绍说。
荆州因水而兴、得水独厚、人水和谐,有着得天独厚的水文化,通过打造“文化渔都”,荆州变“养鱼”、“卖鱼”为“吃鱼”、“赏鱼”、“展鱼”、“钓鱼”、“演鱼”等,发展文化渔业、观光渔业、休闲渔业、会展渔业、美食渔业、科技渔业、物流渔业等,增添了“淡水”的发展后劲,使渔业“三产业”成为该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该市在有条件的县市和城郊建设观赏鱼养殖基地、水族市场,在风景旅游区水产养殖基地增设垂钓、观赏、餐饮、娱乐等项目,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通过举办摄影、书画展,开展钓鱼、捕捞比赛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荆州悠久的渔业历史和优质的淡水产品,吸引外地游客和客商到荆州来赏鱼、玩鱼、吃鱼;举办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并邀请知名诗人、词人为渔博会选辑了一本《荆楚千湖鱼水情》,同时,还将以十大水产名菜为基础编印一本《烹饪技术手册》。
相关链接: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荆州市,渔业资源丰富,养殖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荆州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16年居我国地市之首,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的4.5%。去年8月,该市被国家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被誉为“淡水渔都”。2010年,全市水产放养面积220万亩,水产品产量105万吨,渔业产值123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9400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