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十月份,温度逐渐降低,
水产养殖病害高发期已过,大部分养殖品种进入收获期或并池
越冬期,
疾病相对较少。
一、病害分析预报
1、
草鱼易得细菌性
烂鳃病、水霉病、肠炎病;鲢鳙鱼易得爆发性出血病;
鲤鱼易得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车轮虫病;鲤鱼、
鲫鱼、
罗非鱼易感染锚头鳋病、车轮虫病等
寄生虫病;镜鲤易得肠道粘孢子虫病、鳃霉病;鲶鱼、黄颡鱼易得车轮虫病、溃烂病、细菌性败血症;团头鲂易得细菌性败血症;河豚易得
海洋尾丝虫病。主要关注内陆主养区和高密度精养区。
2、大菱鲆易得肠炎病、腹水病等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虹鳟鱼易得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重点关注葫芦岛市、本溪市等工厂化和流水养殖区。
3、河蟹成蟹易患水肿病、纤毛虫病、水霉等病。重点关注稻田成蟹养殖区、盘锦苇田养殖区。
4、日本
对虾主要病害有白斑病、红腿病。主要关注海淡水高密度
养虾池塘(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等养殖区。
5、9月份,刺参易得细菌性弧菌病、肠炎病、溃烂病、肿嘴病、化皮病和纤毛虫等寄生虫病。
二、预防措施
入秋以后
天气不稳定,早晚温差较大,水体容易出现分层现象。因此,要加强巡塘,注意观察,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开
增氧机,防止浮头现象出现。
1、10月份养殖鱼类进入捕捞季节。鲤鱼、草鱼等
淡水鱼出塘是时,要选择气温低时拉网,同时避免鱼体受伤。另外,拦网并塘或运输时要轻快,注意保护好鱼体,避免受伤产生继发性感染以及应激反应过度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越冬成活率。
2、加强对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 的预防。一是做好池塘水体消毒,加注新水,加高水位,保证鱼类良好的水域环境。二是发病时内服外用相结合。外用: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0.3-0.5克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3次;内服:每100千克鱼氟本尼考4-6克拌饲投喂,连喂4-6天。
3、虹鳟鱼肠炎病用大蒜素、肠炎灵等抗菌类药物,同时加VC或多维增强体质治疗肠炎;烂鳃病除了加VC或多维增强体质外, 病情加重时用氟苯尼考拌饵。
4、对河蟹纤毛虫病、水肿病、水霉菌病的预防,要在管理和起捕过程中操作小心,勿使蟹体腹部受伤。要经常换水,定期泼洒
生石灰,调节池水的PH值,使水呈微碱性,以保持
水质的清新。
5、保持水质良好而稳定,用聚维酮碘和
二氧化氯调节水质,预防虾类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保持水中氧气充足,预防对虾的白斑病、细菌病。
6、10月份,气温逐渐降低至20℃以下,较适宜
海参的生长,同时摄食量增加,排泄量增多,要通过换水等措施调控水质,用碘制剂或二氧化氯等药物预防或治疗化皮、肿嘴、肠炎等细菌性疾病。
7、十月初,对需越冬的苗种或商品鱼虾蟹进行检查,如有寄生虫感染,用相应药物进行杀灭。入越冬池时,要采取药物浸洗法加以杀灭,避免将病带入越冬池。另外,河豚、牙鲆鱼种进入越冬池后,水温仍然较高,鱼密度加大,接触机会大大增加,个别鱼体带入的
病原体就会迅速传染。因此,一定要在入池的头 20天经常换水,经常观察,防止寄生虫或其它细菌性疾病爆发。
8、注意调节水质,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中氧气充足,减少温差。外用微
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定期使用改良底质药物。投喂优质饵料,以提高鱼体质和抗应激能力。不使用含有害物质和各种激素的
饲料,以防营养不良而引发各种疾病。坚持“八分饱”的喂料原则,保持鱼类的进食和生长处于良好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