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外新闻 > 养殖新闻 > 淡水养殖 > 养殖综合 > 正文

日本中华鳖市场为何一路飘红

发布时间:2011/9/14 15:29:16  来源:水产前沿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   日本中华鳖是目前外塘养殖的最主流品种,尤其在北方已占据8成的大规格鳖市场份额,而且还有扩大的可能。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本中华鳖是目前外塘养殖的最主流品种,尤其在北方已占据8成的大规格鳖市场份额,而且还有扩大的可能。

    日本中华鳖最早在1995年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引进。经过10多年来的筛选及提纯复壮,日本中华鳖目前已成为适应我国养殖的优良鳖种。但是一开始推广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养殖户已经习惯于原有的赢利模式,不敢去冒险尝试新的品种,特别是由于日本蛋相对略小,固有的蛋(苗)越大越好的思维更使很多人不愿意去养。

    但是,龟鳖业的发展在2004、2008两年遭受了瓶颈,很多养户在这两年亏损累累。而日本中华鳖养户依然效益惊人。从此日本鳖进入了跳跃式发展阶段。目前,日本中华鳖已经发展到年产约1亿鳖苗,已经成为外塘甲鱼养殖的绝对主流。其中,涌现了像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海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等多家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场。

    目前,江西中华蛋产地价格是0.28元每只,日本中华蛋产地价格3-3.5元每只。台湾蛋价格6毛左右。价格相差如此悬殊。日本中华鳖蛋为什么还依然供不应求呢?

    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中华鳖在外塘生产实践中,和其他原有品种相比,具有绝对的生产优势。

    中华鳖日本品系和其他中华鳖比,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消费者喜欢。日本鳖外表漂亮,群边较宽,胶原蛋白18.8%以上(其他中华鳖16.5%左右)口感鲜美、无腥味,氨基酸总量在19%以上(其中甘、丙、谷、天门冬四种鲜味氨基酸8%以上,比其他中华鳖高40%。

    二、养殖户喜欢。日本中华鳖抗病力比其他中华鳖强。特别是皮肤病极少发生,如外塘户最深恶痛绝的穿孔病,从而使起塘次品率远远低于其他品种中华鳖。另外,日本中华鳖食量大,生长快速,15个月为一个养殖期能达到平均1100克(比其他普通中华鳖快40%以上)。由于品种优良,僵鳖较少,起塘平均规格大,次品少,售价自然相对较高,养殖户效益自然也高。

    三、经销商喜欢。由于日本鳖生命力强、耐存放,货架期长(比其它中华鳖长1倍时间)。特别是一到最寒冷的春节,很多鳖放一天底板就发红,群边塌陷,严重影响卖相。而日本中华鳖放一个月依然群边坚挺,因此深受经销商喜欢,愿意出更好的价格收购。

    目前所有养殖的甲鱼品种中,能够使消费者,养殖户,经销商三者利益统一的品种,应该说只有日本中华鳖一种。在一片习惯势力的怀疑和质疑声中,日本中华鳖迅速发展成为外塘养殖的最主流品种,尤其在北方大规格鳖市场,前几年黄河鳖占据9成以上销售量,到现在日本中华鳖已占据了8成的市场份额,而且份额还有扩大的可能。这就是良种的力量,科学技术才是第一发展力。当然,日本中华鳖也有不足之处,在全温室养殖中,由于比较凶猛,烂头烂爪比台湾鳖严重,因此单位产量没有台湾鳖和泰国鳖高。如果是全温室走商品菜鳖养殖,目前台湾鳖和泰国鳖依然是最佳选择。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7643 关键字:中华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养殖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