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颈村村民世代以打鱼为生 如今只有五六十户还在坚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9日早上5时多,广州南沙鹿颈村的渔民陈福兴夫妇就起床了。吃过早餐,夫妇俩来到渔港,7时许太阳刚刚露出头,他们已经驾着小渔船开始打鱼了。南沙鹿颈村村民曾世代以捕鱼为生,目前村里还保留着一个小小的蒲州渔港,有20多条渔船,50多户渔民。40来岁的陈福兴的捕鱼范围主要在珠江口的近海,一个上午,陈福兴出海两次,收获了几十斤鱼,马上被鱼贩子收走,收入是60多元。
鹿颈村村民曾世代以打鱼为生,在南沙大开发的背景下,如今只有陈福兴等五六十户渔民还在坚守祖业。原始的谋生方式正在转变,渔民们多少有些不安,但对大海充满着希望,因为海水越来越清了,他们期望能再见珍贵的百花鲈,同时也期望着新的更好的生活方式。
早早出海“占地盘”
一上午收获几十元
陈福兴必须在涨潮与落潮之间的几个小时内进行打鱼作业。之所以起得那么早,是想在海面上找一个好地方下网,虽然渔民少了,但渔场面积也小,要想网到鱼,必须早早赶来“占地盘”。
上午8时陈福兴就将网布置好,剩下的时间就是等着收网。海上的太阳很毒,记者只待了一会就满身是汗。大约两小时后,陈福兴开始收网。不过打上来的鱼都不太大,偶尔有一条稍大些的鱼。
10时多,陈福兴第一次打鱼结束,收获了十几斤小鱼,稍大一点是海鲈与黄皮头。岸上有专门收鱼的人,只要有新鲜的鱼上来,很快就可以将鱼收走。鱼贩子挑选了十几条大的海鲈和黄皮头,价格是30多元。
年轻人大多去打工
只剩中年人守祖业
卖完鱼之后,陈福兴还要去下一次网。虽然收获不多,不过陈福兴告诉记者,现在的海水确实比以前清了好多,垃圾也少了。前几年一网下去,多半是垃圾。
鹿颈村大约有两三千人,以前是一个典型的渔村。随着南沙的发展,近些年打鱼的人数在急剧变少,现在只有50多户,20多条渔船,渔民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以前一天出海可以打上来上千块钱的鱼,现在一天的鱼只能卖几十块钱,刚刚够柴油的钱。”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只有这些中年人还在坚守祖业。政府每年都会补助渔船的柴油费,这也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能打到的鱼越来越少,渔民们多少有些不安,但对大海还是充满着希望。村里经济还不错,每年都有几千元的分红,医保社保等“五险一金”村里都在交着。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期望:以前这里有一种珍贵鱼类叫百花鲈,大一点的百花鲈价格与黄金一样,100斤左右的百花鲈售价高达几十万元。
“现在海水清了,有时能打着小一点的百花鲈,可能是生态慢慢好转了,期望有一天能再见大一点的百花鲈。”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