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中秋将至,海鲜市场进入了一年之中的小旺季,我们的餐桌上少不了鲜鱼、活虾、螃蟹的身影,可你知道在这些海鲜背后,是水产店员工的辛苦。
近日,记者走进一家水产店,去体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小心,伙计们慢点!”这声音来自淄博一家水产市场南方水产活海鲜专卖店老板余乃行。店门外,店员们正从一辆大货车的水箱里往店里卸货。忙碌,是记者9月4日下午第一次走进这家店的初步感受。
9月5日5:30许,记者再次来到这家水产店。
捞鱼、打包、加氧、装车……这些店内伙计的基本功实则是臂力、体力和耐力的较量。单是一上午的进进出出,就有几十次。店员小张告诉记者,他刚来没多久,胳膊到现在还会隐隐发疼。
余老板说,店里有20多种鱼虾,每种都要费心去记。熟练的师傅从鱼缸捞鱼,上秤后基本与顾客的要求相差无几。记者试图感受一下这样的“火眼金睛”,但是每次都差了很多。
除了眼力,臂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已在这里呆了多年的李师傅练就了一双“利器”——30斤以下的东西上手一掂,重量大概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在体验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目前市场上的活鱼出售尤其是“南方鱼”基本以南方经营者为主。
一名老板告诉记者,水温、盐度的控制成为本地商贩乃至北方的经营者的“瓶颈”。据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的经营者不能够全面、科学地了解“南方鱼”的养殖技术,水温、盐度一旦把握不准,就会造成鱼大量死亡。“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市场格局的形成。”一名知情人士介绍,目前规模较大的经营者实力强、信誉好,因此大客户都愿意选择自己的“老朋友”进行合作,长此以往,客户群固定,再进入这个圈子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南养南方鱼,北养淡水鱼”已经成了市场上的一个规律。
记者手记
吃过苦后才能有甘甜
“吃苦难,常吃苦更难,享受吃苦难上加难。”这是记者对生活中苦的理解。然而,在跟余老板和他的伙计们接触后,记者对苦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苦是生活中避不开、逃不掉的一环,亦是生活对你的一种恩赐。
余老板是个对待苦有特殊感悟的人。他告诉记者:“糊涂一天谁都会过,关键看你怎么过。”曾经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心生当“甩手掌柜”的想法,但是在这两次的忙碌中烟消云散。
余老板说,现在的工人不好雇,真正能吃苦的太少了。
在临别前,店里的工作人员也说,现在这么紧张,确实是因为缺人手。“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愿意实实在在下力气的?我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实打实地下力啊。”
在记者体验到的忙碌中,苦如影随形。强大的劳动强度、看似机械的重复劳动,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手提都凝结着生存的不易。
记者不知道余老板这些年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风风雨雨,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普通人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正如店里忙碌的那些员工,记者相信,有朝一日,他们会凭借着辛劳和吃苦,实现理想中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