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表示,鰻线经过蓄养2-3天后,即可开始投喂人工膏状饲料,7天后能完成驯饵,在25-30℃水温中,1个半月内可育成每公斤600-1,100尾的鰻苗。在充分供氧环境中,初期每吨水鲈鰻苗放养密度可高达10,000尾。
鲈鰻生活与白鰻相似,俗名又称花鰻、乌耳鰻或土龙,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海域,西起东非马达加斯加岛,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北起日本,南至南太平洋,分布於各类岛屿与大陆的河川溪流等淡水域。最大可达160公分,重约30至50公斤,一般鱼市贩售约為2龄鱼可达3斤以上。
早年由於台湾鲈鰻养殖并不普遍,渔民将与白鰻一同捕获的鲈鰻线(黑鰻)挑出弃置海边沙滩,造成天然鲈鰻资源的不当耗损。由於鲈鰻线养殖期间為低水温期,根据不同阶段的培育过程,只要把水温控制在30℃左右,可完全避免白点病的发生,提高活存率达95﹪以上。现今全世界只有台湾列入保育,在相关研究单位的积极建议下,终於在98年4月1日解除保育。
已有业者看好未来的市场潜力,前往大陆及东南亚等地进行养殖,当全球积极寻找具经济价值且适合人工养殖的鰻鱼品种时,育苗技术的建立,将可为台湾鰻鱼养殖产业带来更多元的养殖品种新选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