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11年8月10日,由农业部黄河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甘南州人民政府主办,甘南州农牧局、夏河县人民政府承办,在大夏河举办的黄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此次是甘肃省在黄河甘南段首次放流由本省人工繁育的被分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和《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的极边扁咽齿鱼、黄河裸裂尻鱼的一次全新突破,也是2011年甘肃省在黄河甘南段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是以实际行动贯彻《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精神,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共向大夏河投放极边扁咽齿鱼和黄河裸裂尻鱼20万尾。放流活动对拯救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水电水利工程开发、城市排污、无节制地乱捕、滥捞等人为因素的多重影响,加之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土著鱼类分布的局限性及本身生长慢、繁殖力低、性成熟晚的特性,补充天然群体数量受到限制,导致水产黄河上游土著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不少珍惜鱼种已濒临灭绝的边缘,已对黄河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及该地区的物种、社会、经济均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渔业部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黄河流域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实行了为期5年的黄河、长江、内陆河禁渔制度,省农牧厅2010年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自然水域继续禁渔的通知》,明确了从2010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的五年禁渔期。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创造其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按照《纲要》精神,甘肃省已累计建成了文县白龙江大鲵、漳县秦岭细鳞鲑、黄河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康县大鲵、秦州区大鲵和岷县水生生物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灵台中华鳖、张家川秦岭细鳞鲑、武山县秦岭细鳞鲑3个市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已建成9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 4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有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2006-2010年全省共组织了近40余次天然水域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各类鱼种4835万尾、鱼卵1000万粒、中华鳖6万只,对有效恢复省内天然水域鱼类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