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向生态高效转变
生态高效是现代渔业重要特征,近年来,沾化持续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结合当地实际,先后试验推广了上林下雨、上粮下渔、鱼藕套养、多品种立体养殖等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沾化县盛隆藕业专业合作社地处泊头镇盐碱地,为发挥淡水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基地采用“链式”水产养殖体系,有效地实现了水源的多次利用,养殖用排水实现了“零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收益。利用育鱼苗水进行罗非、白鲳鱼养殖,再用其排水经沉淀净化后养殖鲶鱼,养鲶鱼排水又排入藕池,经莲藕吸收净化后套养淡水鱼,最后,经多次利用的水再来浇灌林地,使水资源达到了六级利用,五次增值的效果。这一养殖模式,成为水资源匮乏地区节水增效的示范样板。
海洋捕捞向外海远洋转变
近年来,在近海资源持续衰退,国家实行“双控”政策的大环境下,沾化积极实施捕捞结构和作业方式调整,加快渔船更新改造,不断推进渔业作业方式由单一的拖网作业向流刺网、钩钓业等捕捞方式转变,生产品种由低值鱼类向经济鱼类转变,作业场所由近海向外海远洋渔业转变。发展外海远洋渔业是捕捞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渔业产品向品牌化转变
2008年以来,沾化县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整理改造老旧池塘50000余亩,养殖方式由原来的粗放粗养向精养细养转变,该县积极推广应用生态高密度对虾养殖、循环水高效养殖等生态养殖,亩产效益提高30%以上。只有提高渔业产品质量才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沾化县从水产苗种生产源头抓起,建立渔技推广、渔政执法和产品检测机构等三方协作的水产苗种监管和执法体系,全面规范了水产苗种生产秩序。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了渔业产品监测站,对全县渔业产品实现了定期检测,极大地促进了渔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沾化县加快促进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2009年,认证无公害水产品7个,认定无公害基地4470公顷。 2010年,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6个,认定无公害基地248公顷;22万亩海水养殖池塘通过环评,11种产品申报绿色认证;沾化虾皮和沾化虾酱2种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实现了滨州市水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零的突破;新增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处;新增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处,面积5万亩;新增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处,面积4万亩。
生产方式向专业合作化转变
2008年沾化县第一家渔业专业合作社—华波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在培育鱼苗、引进新品种、推广科学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后沾化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目前,全县已有滩涂养殖、海淡水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等专业合作社12家,社员达到2000余人。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渔业生产力量的有效整合,为渔民搞好海洋捕捞、水产养殖、良种供应、疫病防治、物资服务、产品购销等系列化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实际问题,促进了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华波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开展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统一苗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物资采购,统一销售,统一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以联保方式向金融部门统一办理贷款,加大对养殖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改造;采取统一采购苗种,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的一名社员说:“原来愁资金投入、愁苗种安全,愁产品销售,现在有了合作社,这都不成问题了。”为进一步提高产品收益,2010年合作社开辟了石家庄、济南、天津等水产市场,实现了水产品价值再提升。目前,该社发展社员87户,带动农户2000户,年产水产品达12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我们的短期规划是2~3年内,实施10000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加快6300亩优质鱼生产基地建设。力争5~10年内,建造起10~20万亩的现代化渔业养殖基地。”沾化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罗云霄对渔业发展的未来信心十足。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