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产业观察:大宗淡水鱼产业需要全面突围

发布时间:2011/8/1 10:15:37  来源:海洋与渔业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 中国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为草、青、鲢、鳙、鲤、鲫、鲂。2010 年,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产量约为1820 万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9%。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为草、青、鲢、鳙、鲤、鲫、鲂。2010 年,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产量约为1820 万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9%。大宗淡水鱼养殖业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丰富食物蛋白的同时,又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在中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缺乏科研经费投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良种的覆盖率低,病害多发导致损失严重,养殖模式落后,效益提升乏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安全问题突出。

  基础设施和养殖模式篇

  基础设施落后VS池塘改造

 
  在今年6月举行的首届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峰会上,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指出:“现有的大多数养殖场池塘老化、设施落后、进排水不合理、病菌滋生病害多发、综合生产能力显著下降,严重不符合现代渔业的要求。”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总栽杨品红也表示:“大宗淡水鱼产业基础设施落后,综合利用效率较低。现有的淡水养殖池塘多数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国民水产品消费的‘数量型’供给,设施配置也仅仅只是提供养殖鱼类的生存空间和满足基本的进排水功能。”据杨品红介绍,目前全国约有1000 万亩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急需改造。
 
  根据“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水产发展新理念,湖北计划未来5年内投入60 亿元,改造精养鱼池200万亩,突出清淤改造,配套建设湿地,完善进排水系统、水电路和渔业机械配套,全面提高精养鱼池综合生产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
 
  在珠三角地区,池塘越来越少,养殖户迫于飞涨的塘租而不断加大养殖密度。鱼类数量超过池塘环境容纳量,这给养殖鱼类埋下了严重的健康隐患。顺德北滘马村洁华渔药店的李老板告诉记者,因为塘租越来越贵,以前很多养四大家鱼的人现在都转养一些名优鱼类了。在养殖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放养密度与鱼类健康的矛盾?杨品红建议,可以把池塘挖深。据测算,按照健康生态养殖标准改造后的鱼池,单位面积养殖容量可增大2/3。
 
  在目前土地和水资源愈发紧缺的情况下,靠扩大养殖水面来扩大生产已经行不通,如何提升养殖的效益?工厂化养殖全程可控,但成本高,对于效益较低的大宗淡水鱼来说不现实。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绶启表示:“我们可以根据鱼类的营养需要来精确投喂,并估算排放到水体中的N、P含量,以实现精准养殖。但目前国内大宗淡水鱼的营养需要量、生长的环境指标等基础数据少,我们只能逐步地实现精准化。”
   
  传统混养模式VS生态修复养殖模式 
 
  目前大宗淡水鱼主要采用多品种混养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搭配鲢、鳙鱼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来稳定生态群落,平衡生态区系。通过鲢、鳙鱼的滤食作用,一方面可以在不投喂人工饲料的情况下生产水产动物蛋白,另一方面可直接消耗水体中过剩的藻类,从而降低水体的氮、磷含量,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
 
  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向江河、湖泊、水库大量放流鲢鳙鱼,来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增加鱼类资源,增加捕捞渔民收入。但湖泊养殖因生产承包方式的转变,超容量养殖,人为大量投入肥料、饲料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威胁水域生态和居民饮水安全。
 
  今年年初,“千湖之省”湖北决定依照“湖泊拆违,水库限养”的现代水产健康养殖原则,力争在3 至5年内,彻底退出大江大湖人工养殖,从源头消除大水面养殖引发的投肥污染等问题。网箱养殖三角鲂在粤北的南水水库曾经辉煌一时,但因2009 年蓝藻过度繁殖暴发水华严重影响水质,现在网箱已基本全被拆除。
 
  大宗淡水鱼应该怎么养?北京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维中表示:“养殖模式需要创新,节水型模式是发展之路。”鄂州市水产局总工程师徐兴川建议:“在小型水体中,实行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即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对体的氮、磷排放,通过水处理实现养殖水体的重复使用。在湖泊水库,实行洁水型开发模式,即选择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进行人工放养,消耗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达到以鱼洁水、以鱼养水的目的。”
 
  据戈贤平介绍,全国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于2009~2010 年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开展了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其特点是水体和养殖废水经过逐级净化达到甚至高于渔业水质标准,从而满足水产养殖的要求,是新型的大宗淡水鱼类精养池塘污染减排养殖模式。2011 年,农业部将通过实施养殖生态环境修复示范项目,推动全国55 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强化养殖生产设施条件改造和生态环境修复,提高标准化健康养殖场水平。 

  为保证终端水产品质量安全、除去淡水鱼的泥腥味和多余脂肪,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兴起了一种为鱼“瘦身”的养殖模式。以瘦身草鱼为例,一些上规模的养殖企业把养殖户养到3~5斤的草鱼收上来,再经过1~2 个月的“瘦身”,严格控制水质,基本不用药物,适当投喂青草。珠江水产研究所谢骏研究员指出,瘦身鱼的前期养殖千家万户,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良种与病害篇

  种质退化VS亲本更新
 

  “谁拥有了良种,谁对生产就有了主动权。”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邹桂伟在报告开头中提到,“在良种、养殖环境、饲料营养等因素中,良种对养殖效益的贡献率大于50%。”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工培育的水产良种少。在人工培育的新品种中,鲤鱼和鲫鱼共占50%以上,罗非鱼占11%。全国养殖的鲤鱼和鲫鱼大多是人工改良种,已经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徐兴川介绍,大宗淡水鱼类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种质混杂现象严重,苗种场亲本来源不清,近亲繁殖严重,导致生产的苗种质量差。二是良种少,四大家鱼占淡水养殖产量的46%,除鲢鱼外,青鱼、草鱼和鳙鱼还没有良种,大部分为野生种的直接利用,所谓“家鱼不家”。三是选育周期长、难度大,由于四大家鱼的性成熟时间长(一般需要3~4年),而按常规选择育种,需要经过5~6 代的选育,所以培育一个新品种约需20 年以上,同时由于这些种类的个体大,易死亡,保种难度极大。
 
  “种质退化成为大宗淡水鱼发展的主要瓶颈,推进种质保护与亲本更新势在必行。”徐兴川说,种质退化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商品鱼个体小型化,性早熟,疾病种类有所增加,体型发生变化。为保证水产苗种质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农业部从2009 年开始对大宗淡水鱼类实施水产亲本更新项目,使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苗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病害多发VS培育抗病品种 

  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桂堂指出,养殖水体中的鱼类比自然水体中的更容易发生疾病,因为病原传播迅速,常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从一定程度上说,鱼病是养出来的。他分析,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高密度养殖导致鱼类出现环境胁迫,大量投入饲料和药物使水质恶化。
 
  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病害多发,可用的有效药越来越少,加大剂量成为了一种手段。王桂堂表示:“长此以往,如果有一天国内水产养殖出问题,肯定是食品安全问题。”
 
  草鱼“老三病” (出血、烂鳃、肠炎)一直困扰着不少养殖户。这些常规病周年都可能暴发。中山黄圃草鱼养殖户老罗告诉记者,草鱼从长到几公分开始就要打疫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还要接种数次,可以说是从小打到大的,否则根本没办法养成。由此可见草鱼对疫苗的依赖程度相当高。
 
  相对于接种疫苗,培育抗病品种是应对病害的一种更有效的途径。杨品红透露,大湖股份经过20 多年的选育,已培育出第六代抗病系草鱼,它的生长同于普通草鱼,但具有抗草鱼出血病强的特点,比一般草鱼抗病能力高30%左右。

  加工篇

  鱼糜产业将提升大宗淡水鱼附加值
 

  目前,我国的淡水鱼类加工落后于海水鱼类加工。2010 年,我国海产品加工量达1347 万吨,占总加工量的48%,而淡水鱼加工量仅为274 万吨,占总加工量的10%,相差很大。产量大,加工量小,说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的多样化程度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不少大宗淡水鱼养殖者表示,大宗淡水鱼十几年前什么价,现在也基本还是什么价。产品价值没有得到提升,对养殖者的积极性无疑是一个打击。杨品红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宗淡水鱼养殖规模庞大,但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体系滞后,致使我国大宗淡水鱼一直在‘低值’领域徘徊,也造就了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只能是‘数量型’的增长,而不是‘质量型’的提升。”他建议,我国大宗淡水鱼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经营,就要切实提升大宗淡水鱼产品加工水平和层次,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淡水鱼类加工产品主要有鱼干制品、罐头制品、腌制发酵制品、鱼糜制品等。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锡昌非常看好淡水鱼糜的发展,他形象地打了个比喻:“把鱼变成鱼糜,正如把小麦变成了面粉。鱼糜和面粉一样,都是食品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成不同的食品。”
 
  生物发酵可以解决大宗淡水鱼类鱼糜及其制品存在土腥味重、凝胶强度差和得率低的技术难题。王锡昌表示,鱼糜制品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装备问题、质量评估问题。另外,变成鱼糜后因为无法辨别鱼类品种,容易给不良商家以假乱真提供可乘之机。
 
  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标准问题,近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加工业首先要解决添加剂标准问题,否则企业受到的影响太大。以冷冻鱼糜和冷冻鱼糜产品为例,要长时间保存,肯定要加磷酸盐类添加剂,但其标准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据浙江省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余匡军介绍,浙江冷冻鱼糜已经发展成了3 亿元的产业,但是添加剂问题尚未解决。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规定: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的磷酸盐类添加剂含量标准是5g/kg,而冷冻鱼糜归在预制水产品(半成品)类,标准却只有1g/kg。据了解,1g/kg 的含量标准过低,无法达到鱼糜保鲜时间、水分含量和弹性等质量要求,目前国内很多加工企业都被迫违规使用2~5g/kg的用量。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熊善柏指出,在淡水鱼糜加工中,采肉率一般在25%~30%,除内脏和鳃外,还有50%的鱼头、鱼骨、鱼鳞、鱼皮成为副产品。鱼骨粉钙磷含量丰富,且较猪骨等易于消化吸收,是人类天然的钙源,如能加以利用,可带来更大的价值。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316 关键字:淡水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