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全都投入试验中
泥鳅由于营养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但目前市面上的商品泥鳅多为野生,鲜有人工养殖的。泥鳅供不应求,价格自然“高不可攀”。据了解,大一点的野生泥鳅每公斤要卖到60元。这也正是当初张福林决定饲养泥鳅的原因。
那为什么泥鳅养殖会这么难呢?市水产工作站副站长孙伟杰说,人工养殖泥鳅难在一要催产孵苗,二要成功养殖幼苗。通过几年试验下来,张福林已突破了第一难关,现在他的泥鳅基地的收入主要就是靠卖鳅苗,一年下来能卖出上千万尾鳅苗,收入达10多万元。
10多万元的年收入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应该很富足了,但张福林却不这么想。“鳅苗虽然卖出去了,但我自己都没法把苗养大养活,别人就更难了,以后谁还会再来光顾我?”张福林说要想回头客多,关键自己要先养好泥鳅。这两年他把所有卖苗的收入都投入到幼苗繁育试验中,却屡屡失败。
鳅苗遭遇“生死考验”
就在一个星期前,张福林养殖的鳅苗经历了“生死考验”。他向记者描述,当时一批放入大池才半个月的鳅苗陆续出现体表出血症状,好像呼吸困难,随后死了不少。不少买了鳅苗的客户也向他反映这个情况,张福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这件事也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市科协和市农技部门工作人员专门赶到张福林的基地,指导其生产。农技人员仔细察看鳅苗,诊断鳅苗患了出血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这批得病的鳅苗才“缓”了过来。
“土洋结合”有前途
如今的张福林可以说是泥鳅养殖的“土专家”,在引种、养殖上都有着自己的套路。但有些时候,这些“土方法”未必奏效。
在基地里,张福林走到哪里兜里都揣着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鳅苗生产情况。“但放大镜是观察不到细小的病菌的。”农技专家建议张福林要配备专门的显微镜。在一只刚涂了防锈漆的孵化池里,农技专家又发现了问题:“漆里含有苯,鳅苗生产肯定会受到影响,要铺上薄膜。”
在专家的指点下,张福林才意识到由于自己过于相信“土办法”,在养殖上走了不少弯路。“看来今后还是要多学习新技术,多请教专家。”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