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一个多月以来,佛山市南海区九江璜矶村养杂交鲶的养殖户愁煞了:村周边千亩杂交鲶普遍广东省发生烂身病,病情发展速度快,发病率高达六七成,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看到病害如此严重,有养殖户急忙低价出售商品鱼,也有养殖户开始考虑或已经转养其他品种。
发病六七成老方法失效
“今年烂身很厉害”,该村养殖户老刘告诉记者,往年虽然也有烂身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一般用药后都能治好,死亡数量也少。今年,在发现鱼烂身后,他曾先后用了两次药,第一次用药后,大约维持了10天;第二次如法炮制,但是效果已经不明显。“抗药性起得非常快,现在大家都没有办法。”
此外,老刘还发现,今年杂交鲶的烂身病发展速度特别快,一般发现鱼烂身后三五天就会死亡,即使烂身鱼与正常鱼分开饲养(同步配以治疗),得病的鱼还是死得很快。然而,让老刘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得了烂身病的鱼,在发病初期摄食情况也还正常,但随着病情加重,摄食量逐渐减少直至停食。解剖病鱼,肠道并无病变,水质理化指标也正常。
据了解,今年杂交鲶烂身病病症表现为,体表皮肤肌肉溃疡腐烂,病重者甚至鱼骨、内脏外露,病灶多、多呈方形,发病率高达六七成(高于往年),每天每塘死20-30条左右。但是同塘养殖的草鱼、大头鱼(鳙鱼)并没有这样发生这样的病症。另外,不论大小规格鱼都一样发生此病,以2-6两的鱼多发。
疑与喂冰鲜和管理有关
“小鱼发病可能是因为过塘时弄伤所致”,老刘告诉记者,多在手指大小,往年分塘后养殖都很顺利,但是今年分塘后半个月左右就开始有小鱼烂身,“即使当时没有烂身,相信养到半斤左右也会烂身,那些大鱼就是这样”。
厦门利洋水产药店技术员阿涛亦证实,在高温天气下,烂身病很严重,有养殖户养的3口鱼塘中有2口塘发病,其中1口塘死亡一半以上;此外,“喂料时小鱼打转特别厉害,已排除寄生虫因素,可能与冰鲜携带的病原有关系,温度过高也有关系,目前病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了解,目前杂交鲶都是投喂冰鲜,尚未有对应的配合饲料。有养殖户向记者反映,今年喂冰鲜长吻鮠也有发生烂身病,但转了配合饲料后,病情得到控制,因此不少养殖户认为,要么是冰鲜带病原,要么是冰鲜缺乏某些必须元素,从而导致发病。
“我认为与养殖管理也有一定关系”,阿涛表示,当地养殖户一般习惯在用茶麸消毒后3-4天就开始放苗,中间缺少解毒环节。另外,加上近期不稳定天气因素的影响,鱼体容易应激发病。他表示,发病鱼塘可从调水和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入手,预防为主。
面对如此病害,养殖户显得很无奈。“每塘鱼的投入都在10-20万元,大家都很紧张,但是,卖鱼,规格不够、没人收;不卖,只能眼巴巴地看它死去”,有养殖户告诉记者,即使能够出售,也因烂身养殖效益大打折扣,据说烂身的鱼1元/斤都没人要。据了解,受病害影响,近期不少养殖户恐慌出鱼,但由于健康存塘鱼不多,鱼价还比较稳定。目前已有人转养其他品种,也有养殖户抱着搏一把的心态继续投苗养杂交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