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福建省莆田市下尾村成为“中国花蛤第一村”

发布时间:2011/7/20 15:13:20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从莆田市区驱车前往灵川镇下尾村,沿路可见大片的沿海养殖滩涂。已是花蛤收苗的尾期,波光粼粼的滩涂上,零星可见最后几户收苗的养殖户。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从莆田市区驱车前往灵川镇下尾村,沿路可见大片的沿海养殖滩涂。已是花蛤收苗的尾期,波光粼粼的滩涂上,零星可见最后几户收苗的养殖户。

  “从4月中旬开始,村口的大路停满了外地商贩的客车,忙得我们有时好几晚都睡不了觉。”下尾村村主任林文森说。眼前的他,像大多数“靠海吃海”的村民一样,面色黝黑,

  笑容灿烂。嘴上虽是抱怨,他的脸上却写满了欣喜,“每年交易期都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卖苗的、买苗的,人声鼎沸,每个夜晚都像过节一样热闹。”

  今年,藏有花蛤白苗的海沙每50公斤可卖700多元以上,价格比去年提高了20%,预计仅此一项就可为全村育苗户带来8000多万元的收入。难怪林文森要笑得合不拢嘴了。

  靠海吃海 技术致富

  在下尾村,花蛤养殖已成为支撑全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全村1000多户中,从事花蛤苗养殖的高达700多户,更有近400人在全国沿海承包浅海滩涂面积达1万多亩。全村滩涂面积仅1300多亩,每年却可供应花蛤苗1万多吨,远销广东、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合计600亿粒以上,苗种总销量约占全国的60%。

  然而,这样一个“中国花蛤第一村”,几十年前却还是一个传统的沿海小渔村。“最初,村民们只是凭借沿海渔民传承而下的生存技能,‘靠海吃海’,养一些花蛤、虾等。”林文森说,“相信当时谁都想不到,小小的花蛤苗竟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1976年,莆田市水产科技人员与省水产研究所有关技术人员在莆田市下尾村研究开发花蛤土池人工育苗技术,并获得成功。尝到科技甜头的村民开始利用学到的技术,在海堤外人工扛石挑土,围起总面积近千亩的几十个花蛤育苗池,走上自主培育花蛤苗之路。

  得天独厚的海区环境,加上人工育苗、滩涂养殖和人工洗苗的特有养殖方式,下尾村培育出的花蛤苗品质优良、杂质较少、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方,受到了各地蛤农的青睐。在长期的育苗和养殖实践中,许多养殖户还积累下丰富的育苗经验,成为最早一批育苗“土专家”。

  1980年前后,福清、平潭等地的育苗基地纷纷聘请下尾村的“土专家”们作为技术人员,前去推广花蛤育苗技术。最多的一年,全村共有4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奔忙。每年从9月底开始,他们便到福清、平潭、厦门、长乐等地指导培育花蛤幼苗。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还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奖金或抽成。

  “养花蛤是门技术活,比如用肉眼判断藻类密度是否过高、是否还需要施肥等,要是判断不准,花蛤苗可能瞬间死亡。”养殖户林秋荣告诉记者,现在下尾村的养殖户大部分都是技术员出身,他自己也曾作为技术人员赴福清培育花蛤苗,“下尾村的花蛤苗养殖业能有今天的发展,是传统养殖向技术型养殖跨越的成果。”

  股份养殖 跨省发展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下尾村及周边的浅海滩涂逐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为拓宽发展空间,下尾人把目光瞄准了厦门、连江及外省的辽阔滩涂。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等地沿海,虽然滩涂资源丰富,但养殖方式单一,滩涂开发利用率较低,租金低廉,是发展花蛤苗养殖的良地。

  2000年12月,养殖户陈星球投资20万元,在辽宁大连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下了500亩滩涂。经过精心管理,当年他的花蛤苗创产值150万元,不但赚回了成本,还获利100多万元,跨出了下尾人跨省发展的第一步。

  陈星球的成功让不少下尾人看到了商机。为做大花蛤苗繁育这块蛋糕,第二年,育苗大户江金坤等按照“自愿、互利、共享”的原则,采取股份制经营方式,组建了30多个经济联合体。他们带上资金和技术,“抱团”承租滩涂,跨省发展花蛤苗种繁育。

  由于科学管理,精心培育,这些养殖户繁育的花蛤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优点,不仅盈利颇丰,还为下尾村成功打开了省外市场。这一年的花蛤上市期,浙江、山东等地的商贩纷纷前来下尾村购苗,一些商贩及养殖大户还与该村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

  在跨省发展、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地缘关系”发挥了极大作用。“很多首批在外承包滩涂的开拓者,在事业有成之后,都积极为家乡牵线搭桥,帮助拓展销售渠道。”林文森说。同时,“股份育苗”也成功解决了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难题。目前,下尾村90%的村民以合股等方式参与育苗,每年可生产40多吨花蛤苗,产品远销山东、辽宁,甚至朝鲜等地。

  突破瓶颈 转型之惑

  成功打开省外市场之后,下尾村的养殖户们把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希望能将花蛤苗销往东南亚、日本等国,“但我们是日日想,夜夜想,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林秋荣说,“一方面,空运费用太高,另一方面,目前的技术也解决不了花蛤苗的长时间保鲜问题。”

  除了市场拓展遇到瓶颈,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林文森坦言,今年,由于福清等地花蛤苗养殖业的崛起,整体市场供过于求,下尾村花蛤苗的投资量减少了近2/3,“往年花蛤上市时,每天都有40车花蛤苗从下尾村运出,今年只有20多车。”

  无疑,转型升级是目前下尾村必须走的路。“引进科研项目,增强技术力量。”林秋荣深有感触地说,去年,由下尾村村民林秋云创办的海源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完成的“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成果,突破了花蛤育苗产量不稳定、成活率低等技术瓶颈,在全国推广应用超过160万亩,新增产值逾百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们的一个突破,但想要进一步发展科技力量,还需要政府部门多给予支持。”

  另外,下尾村的花蛤养殖还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由单纯育苗、养殖向精深加工的延伸发展。近几年,下尾村已开始利用民间及外来资金,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山东浩之食品、辽宁泰华食品等多家有限公司已与养殖户开展合作,发展花蛤精加工业。

  “我们已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全体村民集思广益。无论如何,我们会坚守花蛤苗养殖,让下尾村的花蛤冲出中国,走向世界。”林文森说。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3413 关键字:花蛤,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