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7月7日上午,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承载着数万渔民的希望,顺着6个巨大的放流槽,中国对虾、牙鲆鱼、黑鲷鱼等4个品种,共计40余万尾的苗种缓缓地从“中国渔政37016船”滑入蔚蓝色的大海。
这是2011年黄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现场,也是我省、我市连续7年大规模渔业资源修复行动中的重要一环。
仅在今年,此类放流活动在我市已有多次。
6月17日至22日,1.51亿个单位的中国对虾、梭子蟹等苗种被放流到荣成桑沟湾和靖海湾;6月4日,在五垒岛湾放流点,2500万尾海蜇苗被放流海中;5月20日,6264万尾中国对虾苗被人工投放到乳山市塔岛湾海区……
前6年,全省累计投入渔业资源修复资金11.5亿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40亿单位,回捕海洋增殖资源24.2万吨,综合投入产出比达到1:17。庞大数字的背后是省、市两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持续发展、渔民持续增收的坚定决心。
“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是2005年我省启动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举措之一。我省各级将资源修复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实施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渔业保护区建设、人工鱼礁投放和深水抗风浪网箱开发等修复工程项目。截至2010年底,全省建设人工鱼礁区40处、投放各类礁体425万立方、选划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4处,直接受益渔民达60万人。
海岸线占全省三分之一的威海,7年来,增殖放流苗种逾40亿个单位,上级的利好政策犹如一剂强心剂,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的威海注入了无限活力。2005年开始,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增殖放流规模,有效缓解了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状况;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的“回报大海、感恩放流”活动,引导众多市民和企业出资认购或者捐助放流苗种;与此同时,建设人工鱼礁、建设人工保护区、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牧场、推行负责任捕捞等一系列渔业修复工程相继展开……截至目前,7年间我市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牙鲆、黑鲷、虾夷扇贝等名贵地方经济种类,海参、鲍鱼、魁蚶等海珍品,共计40亿多个单位,建设人工鱼礁20多处,建立了20多处海洋与渔业保护区……
持续放流给威海带来的好处也相继呈现。
———持续增殖放流获得巨大回报。据山东省海水研究所常年跟踪调查结果,威海海域虾蟹类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为1:18,鱼类为1:21,海蜇为1:25。初步估计,每年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直接增加收入超过2亿元。
———一些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得到了有效补充。其中,2010年,对虾、海蜇、梭子蟹捕捞产量分别为990吨、19489吨、3785吨,已形成稳定的秋季渔汛。
“养护黄海生物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之海”是2011年黄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主题,我们相信,恋海、爱海的威海人一定能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守护好这片他们心中的净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