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青蟹产业是三门县农业领域的一大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养殖面积已接近9万亩,年产量1.1万余吨,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值5亿元,成为沿海乡镇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不过,在青蟹产业日渐红火的背后,养殖模式粗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县内养殖要么是混养,要么是圈养。若是混养,一旦其它水产品发生病害,青蟹极易受到感染,而且青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和其它水产品有所不同;若是圈养,青蟹天生喜斗,经常相互残杀。因此,三门县青蟹养殖存活率极低,只有10%至20%之间,亩产往往不到50公斤,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
青蟹产业升级是全县面临的重大课题,县四套班子高度重视,县海洋与渔业局等职能部门积极举行调研、产业研讨、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破解发展难题。除此之外,一些民营组织也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发展新式养殖,并正在进行试验。据了解,不少企业不约而同地采用了青蟹单个体立体笼养模式,有的采取跟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有的则完全靠自主试验。比如三特渔村和浙江大学联合开展原生环境试验,共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在围塘内采用“一只青蟹、一个养殖盒”的笼养方式,盒内完全仿造青蟹的原生态环境。浙江大学也派出多名研究生,对养殖过程实行全程监测。根据前期经验,青蟹亩产量可提高30多倍。另悉,三门丰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则在蛇蟠岛天然海区内进行笼式养殖的自主试验,他们自行设计出了笼式养殖新器具并申请了专利保护,受水流刺激等因素影响,青蟹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将会大大提高。
笼养模式,是青蟹养殖模式的一次突破,他们正在跟踪记录。一旦成功,将向其他养殖户推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