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干旱,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武连续数月调研多省渔区发现,由于长江流域湖泊的湖底高于长江水位,湖泊补水主要是依靠上游河道补充。一旦长江水位下降,若没有合理的水利设施,这些湖泊率先干涸。因此,许多鱼类的洄游路线受阻,正常的产卵环境被破坏。而且,干旱地区的池塘里,养殖面积缩小,载鱼密度提高,加之水温较往年高,水质容易恶化,鱼类病害加剧。之后,随着江南梅雨季到来,旱涝急转。裸露湖底疯长的茂密水草经水淹被泡,腐烂变质,影响水体生态环境。
“除各地根据受灾状况,各自调节休渔期外,长江中下游各大渔场已达成共识:少捕鱼多放鱼,帮肥水‘减肥’。”王武教授指出,饱受旱涝之苦的养殖水域需加大鱼苗的放流量,包括白鲢鱼等能净化水体的绿色鱼类和滤食性鱼类,禁放草鱼等。同时,放流资金最好能较以往增长一倍,确保增殖鱼苗的数量和规模。如此一来,明年淡水鱼的上市量将明显增加,淡水养殖的水域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水产市场的鱼价已增长了30%至50%。王武分析说,这一定程度上是受上半年渔业减产影响。不过,每年上半年本是鱼类上市淡季,再加上市民对海鱼安全有所顾虑,也加剧了鱼价涨势。“就像大旱大涝很快过去,渔业受灾减产明年就有望复原。相应的,市民餐桌上的鱼价也将恢复正常。”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