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罗非鱼占全球一成市场 离“国际大腕”还远吗
发布时间:2011/6/29 14:59:02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罗非鱼加工出口行业,至今已是硕果累累:罗非鱼已成为海南省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并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罗非鱼加工出口行业,至今已是硕果累累:罗非鱼已成为海南省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并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过,受制于品牌打造不足、加工产能过剩恶性压价等,海南罗非鱼在国际上的“身价”并不理想,成为行业“大腕”尚需一段路。
全球市场10%罗非鱼海南产
罗非鱼,是海南乃至全国水产养殖品种中的一个优势水产品。相关数据显示,海南罗非鱼产量占中国的20%以上。全球市场10%的罗非鱼产自海南。
“海南罗非鱼,绝大部分用于加工出口。”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覃学友介绍,随着我省罗非鱼加工企业的不断增多,海南罗非鱼加工出口行业在本世纪实现了蓬勃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省罗非鱼出口量2.22万吨,占全国罗非鱼出口量的22%,罗非鱼成为我省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2006年,我省罗非鱼加工出口3.3万吨;2010年,我省罗非鱼加工出口量达到9.5万吨。目前,我省拥有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34家,全部获得了HACCP认证,其中20家企业还获得欧盟注册,全省年加工出口水产品能力达67万吨。
价格不高暴露多重发展瓶颈
一项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印度尼西亚的冷冻罗非鱼价格,要高于我国的价格,与冰鲜罗非鱼片的价格基本相当。
“同种规格的罗非鱼,印尼一家工厂卖到欧洲的价格,比我们要贵1美元/公斤。”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杰告诉记者。据一些人士介绍,我省罗非鱼卖不出好价钱,原因颇多。
一方面,海南罗非鱼加工产能过剩,无序竞争、恶性压价等问题影响了罗非鱼价格。我省罗非鱼年加工生产能力约40万吨,而海南罗非鱼年产量不到30万吨。为此,加工企业一边压价争抢加工订单,一边抬价争抢罗非鱼加工原料。另外,国内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上存在加工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了国内加工企业的“自相残杀”。
另一方面,海南罗非鱼加工出口产品,基本上是作为原料卖给国际贸易商,后经包装进入超市。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海南罗非鱼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不利于市场扩展。
品牌路线亟待实施
针对罗非鱼在国际销路上所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加强品牌打造对海南省罗非鱼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品牌建设。
一位国际贸易商在评价海南翔泰罗非鱼与印尼一家企业的罗非鱼时,曾提出印尼罗非鱼之所以价格高,主要是因为品牌宣传到位,展示了其从养殖到加工的品质。为此,目前,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正准备将其在东方大广坝养殖的罗非鱼申报为“地理标志产品”,以打造出品牌效应。
海南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提出,可效仿“泰国香米”,打造出海南罗非鱼的区域品牌。据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创立和打造“海南鲷”罗非鱼这一绿色、生态品牌,提高海南罗非鱼的国际知名度。
海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省正在积极推动海南罗非鱼等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建设,以期实现“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示范效果,同时将多管齐下促进出口基地的建设,不让海南罗非鱼沦为一些品牌产品的原料鱼。
发展空间有待多方扩展
在全球罗非鱼市场中,除冷冻鱼片、冷冻整鱼等产品外,冰鲜鱼片、生鱼片等也非常受市场欢迎,且产品卖价高。另外,罗非鱼下脚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可供开发,以提高罗非鱼深加工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我省罗非鱼加工产品仍以冷冻鱼片等为主,冰鲜、深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开发利用较少。”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生鱼片对原料、加工、保鲜等要求高,海南省企业涉足这一领域的不多。同时加工1吨罗非鱼片,往往需要3吨的罗非鱼原料,产生2吨的下脚料。目前我省对这些下脚料的利用仅限于加工鱼粉等低值制品,蛋白质等资源有待充分利用。
除产品扩展外,在市场方面,有关人士提出,随着国际贸易壁垒丛生,海南省罗非鱼产业有待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宽发展空间。据了解,随着国内消费习惯的变化,目前我省一些企业已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已初显成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